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巩志明:摄影记者不是照相匠

(2009-10-26 21:23:10)
标签:

文化

分类: 摄影论坛

 

摄影记者不是照相匠

 

华商报首席编辑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学术研究部副主任   巩志明


 

      现在是21世纪,中国号称是相机配备比率最高的国家,据说有近3.5亿台相机在960万平方公里不停地拍照。专业记者还有所作为吗?我的思考是摄影记者不是照相匠,摄影不等于照相。21世纪,因为摄影记者专业,因为摄影记者深刻,所以更需要摄影记者。

 

  贺延光拍摄”小平你好”的照片时,当时在场的新闻记者数百人,但拍到照片者却寥寥无几,新闻摄影师是指那些更多时候,能拍摄到别人拍不到的照片的人。再如汶川地震的照片,我做了个调查,只要是牵扯个案的,摄影记者70%都不知道拍摄对象的姓名,当我问记者为什么不问时,一般回答有三条:第一是人家那么悲伤这么问合适吗?我的回答是太合适了,因为你是专业记者,你必须走出这一层情感的平台。第二是人家说四川话我听不懂,如果说人家说四川话都听不懂,那人家说英语你不更完了?第三是这重要吗?这太重要了,如果记者知道他的姓名,这个照片的真实性就加了保险,如果记者说不出来,所有的人都有权利怀疑这张照片的真实性。

 

        巩志明:摄影记者不是照相匠

 

  在这次地震报道中,贺延光的这幅照片,还有六家媒体的记者都拍摄了,但有五家没有提及当事人的姓名。为什么摄影记者不是照相匠?因为新闻记者并不是匆匆一拍拔腿就走,一个记者的深度在于发现一个个案,一追到底,永不放弃。贺延光事后和他的搭档跟踪到了当事人的家乡。2008年5月28日,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发表的特稿《回家》,就感动了无数读者。新闻影像的刺激如果没有文字深度报道的依托,影像的记忆将是肤浅的,短暂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