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
两个明朝的女人
当年明月先生所著的《明朝的那些事儿》早就如雷贯耳,但一直没有机会认真研读,我看书就是这样,不喜欢跟风,总愿意热度过后再来看。这次是去买安意如的新书没买到,无意中看到这本去年大火的书,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买回来的。没想到,这一读就爱不释手,看得入迷,其阅读之快感只有当年初读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才可以媲美。能把艰深枯燥、纷繁复杂的历史写得这样生动活泼并且不是戏说而是正说,把历史知识和真知灼见巧妙地融入精彩的讲述中,当年明月先生其功不亚于易中天。而且他全凭文字,不卖弄一点花活,比善于利用电视手段的易中天先生更为难得。
这本书给我很多感受都不吐不快,但书还没有读完,不敢轻易发表意见。目前看完了朱元璋与朱棣的章节后,有两个女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历史上记录往往是帝王将相、英雄好汉,女人往往被人遗忘。而这两个稍纵即逝的女子却令我刮目相看,用当年明月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有妻如此
夫复何求!
第一个女人是朱元璋发迹前的结发妻子,后来的开国皇后马姑娘。
父母被饿死、为了活命扛过长工、当过叫化、做过和尚的朱元璋最后被残暴的元政府逼得参加了红巾军,投奔了一个首领郭子兴。他受到赏识,娶了郭子兴的义女马姑娘为妻。我们可以想象到朱元璋喜悦的心情,他终于有了一个自己的家,不再是那个没人管、没人问的朱重八,他饿了,有人做饭给他吃,冷了,有人送衣服给他,有家的感觉真好。
而郭子兴也越来越讨厌朱元璋,原因很简单,朱元璋比他强,对于郭子兴这样一个性情暴躁、不能容人的统帅来说,他是不能容忍一个可能取代他地位的人在身边的。终于有一天,他把朱元璋关了起来,落井下石一向是某些人的优良传统,郭子兴的儿子就是某些人中的一个。他吩咐守兵不能给朱元璋送饭,想要把朱元璋饿死,善良的马姑娘为了救朱元璋,便把刚烫好的烙饼揣在怀中,到牢中探望朱元璋时送给他吃,每次胸口都会烫伤,但每次都送。
……
这里的叙述很短,但是我已经被马姑娘感动:“善良的马姑娘为了救朱元璋,便把刚烫好的烙饼揣在怀中,到牢中探望朱元璋时送给他吃,每次胸口都会烫伤,但每次都送”。如此平白如话的语言,却使我们看到一个善良而痴情的女子,这时候她的丈夫并不是皇帝,她也没指望日后他黄袍加身,自己跟着他享受荣华富贵。她的思想很简单,他是自己爱的人,不能让他被饿死!那烫伤她胸口但是救了朱元璋性命的烙饼,应该是世界上最宝贵的食品。
第二个女人是朱棣朝大臣胡广的女儿胡小姐。
当年有“明朝第一才子”之称的解缙和另一位在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的胡广投奔朱棣后,朱棣看到他们是同乡,关系还很好,便有意让他们成为亲家。但当时解缙虽然已经有了儿子,胡广的老婆却是刚刚怀孕,不知是男是女。此时妇产科专家朱棣在未经B超探查的情况下,断言:“一定是女的。”
结果胡广的老婆确实生了个女孩,所以说领导就是有水平,居然在政务活动之余对妇产科这种副业有如此深的造诣。事后证明,这个女孩也确实不简单,可惜我在史料中没有找到她的名字,只知道她肯定姓胡。
这个女孩如约与解缙之子完婚,两家都财大气粗,是众人羡慕的佳对。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解缙后来被关进监狱,他的儿子也被流放到辽东,此时胡广又露出了他两面三刀的本性,亲家一倒霉掉进井里,他就立刻四处找石头。勒令自己的女儿与对方离婚。
在那个时代,父母之命就是一切,然而这位被朱棣赐婚的女孩很有几分朱棣的霸气,她干出了足以让自己父亲羞愧汗颜的行为。胡广几次逼迫劝说,毫无效果,最后他得到了自己女儿的最后态度,不是分离的文书,而是一只耳朵。
她的女儿为表明决不分离的决心,割下了自己的耳朵以明志,还怒斥父亲:“我的亲事虽然不幸,但也是皇上做主,你答应过的,怎么能够这样做呢,宁死不分!”
这位壮烈女子的行为引起了轰动,众人也借此看清了胡广的面目,而解缙的儿子最终也获得了赦免,回到了那位女子的身边。
胡广,羞愧吧,你虽饱读诗书,官运亨通,气节却不如一个女子!
还是那句话,人心自有公论。
这位割下自己耳朵来抗议忘恩负义的父亲、保护坚贞不屈的爱情的胡小姐令我肃然起敬。在当前笑贫不笑娼的时代,还有这样的女子吗?不能说没有,也难找了。解缙的儿子好福气!
历史当然是由气吞山河并且心狠手辣的强者来书写的,但留在我们心灵深处挥之不去却常常是这些并不显赫的小人物。他们在刀光剑影中保留了一份从容和淡定,他们在厚黑的阴冷中带给我们一丝温暖和光亮。白云苍狗,岁月流逝,哪怕历经千年,这种感动也永存不朽,因为它是抵达心灵的人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