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可以消磨一切事物;时间,又可以见证所有的爱情
相爱很容易,你们可以相爱;但相处很难,你们总要面对人群
理想的爱情美好而短暂,世俗爱情却可以长久。你不得不接受现实
你在哪?我在你身边。
你在干什么?我在守护,你心里清楚。
歌声吗?
不是。
月光吗?
不是。
记忆吗?
嗯,是的,也许是吧。
文老师的评论
《啦啦啦》找到了一个敏感的题材——同性恋,表达的还是作者个人对于情感的态度或者理想。对于她来说,陷入孤立的处境时的爱抚和情绪交流是至高的感情之一种。这种情感超越了性别的界限。在影片中,它恰巧发生在两个同性之间。郁小幻和张佑希,两个有伤痕的女生,处在自卑和伤痛的状态里,因此警惕地对外在世界保持着距离,一个采取躲闪的姿态,另一个会猛烈反击,目的都是为了保持个人促狭的情绪空间。同质的心理状态在偶然相遇的情形下很自然的相融了。一个尽情撒娇,一个母性伸张。因为找到了相对自在的空间,心灵开始舒展,柔弱的便以撒娇的形式表达情感,坚强的自然舒展了保护心理。
这是一种自然的情感交流。所以她们拒绝、害怕社会对这种情感的界定。朱一叶也在不断地寻找理由来证明这种情感的合理性:男性无法领悟这种自卑的孤立、闪躲,所以进入不了她们的内心,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要么试图改变她们,要么只能带来伤害。这里的假设即是:如果男性能够在自己的内心找到同质的情绪,并且自然地交流、保护,这种情感照样可以发生在异性之间。性别无所谓。
将这部影片定位为同性恋电影是不恰当的。朱一叶将这种情感看得十分纯净,拒绝欲望的渗入。同性恋如果阉割了欲望,就是对同性恋的反动。
朱一叶用一种抽象、表现的方式讲述了这个关于理想情感的故事。片头、片尾的两场戏确定了它表现主义戏剧式的基调。这种抽象的基调渗透在人物关系、造型元素、场面调度、剪辑之中。
如果将影片误读成关于现实中同性恋的描绘,那么很难就理解朱一叶关于男性女性的单纯定位。影片中的人物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一些单纯的符号,代表着自卑、伤痛、伤害、嘲讽、误解、虐待等等。
场面调度极具舞台特征:形式感、表现性强,意图明确。郁小幻与男生建构关系的三场戏,张佑希都在场,或在景深处,或在画面一侧,导演甚至用不同光区予以区别。这种打破现实、明确构建人物关系的调度方式也只有在描述想象的情况下才可能被理解。
也只有在这种意义下,剧作中的一些缺陷才可能被掩盖。郁小幻脸上的胎记在视觉上并不狰狞,但是路人的反应却相当强烈。作者忽略了视听艺术的基本规律:给观众的视听刺激一定要求是恰如其分的。
后期制作的声音缺乏空间层次感。也只有在这样抽象、表现的整体氛围中才显得不过于碍眼。
有些细节缺陷较大。最后一场戏。声音:风呼啸。而人物的长发纹丝不动。
朱一叶最耀眼的才华在于她对视听艺术的敏感。干净、线条分明、色彩和谐的构图,被妖艳的音乐烘托得气息弥漫。
一部青春少女干净、浪漫、青涩的电影。
(本文选自《啦啦啦》官方网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