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冷暖镜头 |
鼓楼夜市全景
摊位鳞次栉比
热腾腾黄焖鱼
急匆匆入场式
灌汤包似灯笼
遍布街巷的开封小吃
开封夜市遍布在开封市的大街小巷,较大规模的有鼓楼夜市、西司广场夜市、午朝门夜市、南关夜市、苹果园夜市等,开封小吃已经成为开封文化和旅游中的一景。
开封小吃始于唐末,兴盛于北宋,有着千年的历史,在《东京梦华录》中,对开封的夜市就有着“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耍闹去处,通宵不绝”的记载。
鼓楼夜市是开封夜市中最大的一个,名声也最响,到开封旅游去鼓楼广场吃夜市也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项目。
在鼓楼广场,夜市经营者入场有着严格的时间限制,夏天19时入场,冬季18时入场。11月11日17时记者来到鼓楼广场时,这里还很空旷,工商人员已经上岗了。17时40分,开始有夜市经营者在广场上架设临时帐篷,拉扯电线;广场外,等候入场的车辆开始在道路旁排起了长龙。
18时,随着工商人员的一声令下,100多辆餐车从东、西、北三面入口汹涌而有序地进入广场,不到两分钟,所有餐车就已经整齐地摆放完毕。而此时,一些食客们也早早地等候在鼓楼广场,急切地选择自己心仪的摊位。
18时30分,夜幕完全降临下来,整个夜市灯火通明,各个摊点上的招牌也非常醒目,王记羊蹄、罗记炒凉粉、老陈家黄焖鱼、白家涮牛肚等应有尽有,品种足有100多个。
郑州人成为主要消费群
据开封市工商局夜市分局鼓楼工商所所长李鹏程介绍,鼓楼夜市共有小吃摊位110多个,平常的客流量在万人左右,周末和黄金周期间,客流量在4万人左右。
据了解,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平时,来鼓楼夜市吃小吃的消费者,郑州人都占到了很大的比例,在50%以上。
11月11日19时许,记者在鼓楼广场的停车场转了转,看到约60%的车辆都挂着“豫A”车牌。
在罗记炒凉粉摊位前,郑州市民姜先生说,他是郑州一家银行的职员,典型的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因为时间充裕,他经常和朋友、家人一起开车出去玩,到开封吃夜市也成了他们最为快乐的聚会方式。原来去开封一般会走高速,路程要比走郑开大道远很多,并且还有过路费。郑开大道通车后,能节省出不少时间和金钱,到开封吃夜市,晚上10点左右就可以吃完返回郑州,一点也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
在郑州某中学做教师的马霞也是鼓楼夜市的常客。她说自己毕业于河南大学,在上学期间,外地同学到开封之后,她就会带着他们到鼓楼吃小吃,想不到现在竟然上了瘾,几乎每月她都会到开封来吃上一顿。
“因为我今年刚刚毕业,在河南大学还有同学,到开封吃夜市时,晚上就住在同学那里。”马霞说,“原来我还有些担心,如果同学们都毕业了,我再来开封吃夜市去住哪里,总不能为了吃小吃,花钱住宾馆吧。所以我听说郑开大道通车的消息后非常振奋。如果晚上有夜班公交的话,到开封吃夜市,和从郑州东区跑到西区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记者在鼓楼夜市和西司广场夜市随机采访了10余名来自于郑州的食客,他们的想法和马霞的看法基本相同。
在开封经营小吃的摊主们对郑开大道的通车充满期待。一位姓刘的摊主称,现在鼓楼夜市的摊位已达到饱和,郑开大道通车后,到开封吃小吃的郑州市民肯定会大幅度增加,生意也会越来越好。
开封饮食优势将更为凸显
开封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副会长孙润田,是个老开封,对开封小吃和餐饮业研究很深。他认为,郑汴一体化后,开封小吃和餐饮业的优势将会更加凸显。
孙润田表示,开封是个旅游城市,对饮食业的发展不可小视。游客吃不好,就会影响一个地方的形象,就会伤害旅游业,影响到招商引资。从市场经济的观点看,任何一种受到消费者信赖的产品,只要决策者有远见卓识并且市场操作得当,都会大量引发出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产业。仅以吃为例,餐饮市场的繁荣,必然刺激粮食、蔬菜、肉蛋和其他食品加工业甚至更多的产业迅猛发展,这又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必将大大提高老百姓的经济收入水平。这种链条反应正是我们希望的良性循环。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规划中心的刘坤太教授认为,郑州的开封小吃和开封的小吃是绝对不一样的,在开封吃小吃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开封小吃到郑州可以把小吃同样的风味带过去,但鼓楼夜色文化却带不过去,因为它包含着独特的城市文化背景,吃小吃本身就是一种旅游文化的体验,这就像在绍兴喝绍兴老酒与在开封喝绍兴老酒是完全不一样的。
刘坤太说,一体化对开封小吃是正面的提升,不会是负面影响,但开封小吃也有更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消毒、卫生、就餐环境等,加强市场管理。对小吃的冲击只有好处,也为小吃提供了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
后一篇:开封纪行之五:开封风景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