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玩笑?
——读《霜冷长河》之《乱世流浪女》
单位的电脑非常之慢,慢的经常让人恨不得将它砸烂,但是我每天还要依靠它发稿,实在得罪不起。想当年报社给我们分办公室、配置电脑时,我是有机会挑选存储量大、网速飞快、外形美观的电脑的,但那时候真是不懂,觉得这东西就是个工具,好看不好看无所谓,和老电脑产生了感情,不能喜新厌旧。谁料想,不仅是好看不好看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时间和金钱,以及我每天的情绪。好在我终于想出了在等待电脑慢慢处理我的每一个请求时消磨时间的办法,就是从家里取来一些早就想读但一直没时间读的书籍,边等边看,先重读了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又刚刚看完了余秋雨先生的《霜冷长河》。读书大有裨益,脾气也磨练的不温不火了。这样说来,电脑慢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啊。呵呵。
说了些废话,还是回到读《霜冷长河》的感想中吧。这部书依然不俗,虽然比起余先生的成名之作《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略有逊色,但说古论今仍不乏真知灼见,分析人情世故丝丝入扣,讲述人生故事以小见大,文笔优美、词藻华丽,果然大家风范。骂余秋雨的人不少,但仅从作品论,他确实很难让人挑剔。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记录的一个文革期间的带有传奇色彩的真实故事——《乱世流浪女》,特别让人感受到命运的波谲云诡,反复无常。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宋莲萍。
她出身于河北省一个中学教师的家庭。一九六六年“文革”开始那一年初中毕业,就没有地方上高中了。一九六八年被分配到内蒙古落户,临行前与父母争吵,便离家出走,也不去内蒙古了,开始了她的流浪生涯。当她流浪到山西天镇县九庵庙时,已饿得气息奄奄,昏迷在草堆里,被庙中八十一岁高龄的老僧大默和尚救活。老僧武艺高强,每天清晨小施身手被宋莲萍看见。宋莲萍要拜师学艺,遭到老僧拒绝,她便以自杀相求,老僧只得同意。
在乱世学武艺,显然是一个聪明的选择。而且老僧、小庙、一个干杂活的小女孩,也引不起别人太多的注意,比较安全。就这样她整整学了两年,两年后的一天,老僧突然找不到她了,仔细一查,自己多年积蓄的钱也不见了,只得长叹一声。
老僧在长叹中产生了隐忧。她敢于拿走师傅的钱,那也就有可能拿别人的钱,而她已经学了两年功夫——一想到功夫,老僧心中有点发紧,因为他最明白,宋莲萍已学到什么水平。老僧觉得不应该给人世欠下一笔孽债,于是天天苦恼。一年后,他自知大限已到,只得给公安局写了一封信,说自己有这么一个徒弟,年龄多少,外貌如何,什么时候不辞而别,临走时“做了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情,证明她也许心术不正”,但她的武艺“已学到一定程度”,望警方留心。
身上既有武艺,又有钱财,宋莲萍便认为无所畏惧了。这与她两年前离家出走时的情景相比,判若天壤。但她哪里知道,生在当时,武艺并没有正当用处,而师傅的那点钱,真正用起来才发觉非常有限。大概也就省吃俭用地过了一年多日子吧,她又山穷水尽。到了一九七一年十月底,她实在身无分文了,便决定以武艺自救。她经过反复思考,选择了在铁路运输线上偷盗货车的办法。不对行人拦路抢劫,更不上门打家劫舍,因为这会直接损害到个人,而当时铁路上的货车,所运的都是国营企业的大宗物资,挖一点小零碎下来供自己聊以度日,她不觉得有太大罪过。这是在没有法制的年代,一个女孩子凭自己的良知傻想出来的一条是非界限。
与现在的车匪路霸相比,她在货车上偷盗的数量确实很小。开始是偷了两纸箱塑料拖鞋,第二天她自己在路边一双双叫卖,按当时的物价,每双也就是几角钱吧。比较大的一次,是从货车上偷下了一大盒上海牌手表,这在当时可不算个小数字了。也许在那个时代,飞车偷盗的人几乎没有,因此她才出手几天就成了警方的追缉对象。这一追缉,她的惊世骇俗的武艺就表现出来了。
警察们看见,在飞驰的列车上,她纵身上上下下,轻松得像在跳舞一般,还故意展现出几个身姿,完全是一种享受。有一次她稍没留神被一群警察包围住,束手就擒,但哪里想得到,就在很多男女刑警的严密看押下,她居然嫣然一笑,跃身蹿出屋顶盖板,立即不见了踪影。如此神奇的本事出自一个二十岁上下的女孩子,而这个女孩子似乎故意在逗着玩,这不能不深深地刺痛了警方。有关部门于是下令,在九条铁路干线的几十趟列车上布下天罗地网,捉拿宋莲萍。
最终,她还是没有被捉到。不知在第几次纵身逃逸时,一个神枪手击中了她。她的死亡,离她决心飞车偷盗,仅仅一个月。
我们现在还有机会看到公安机关的档案里当时记录的宋莲萍的外貌:高挑身材,鹅蛋型脸,弯眉挺鼻,非常漂亮。
如果活到今天,也就是四十余岁吧。
我已经尽可能简略的把余先生精彩的描述浓缩,并尽量去除煽情和议论,可被余先生从“文革”时期刑事案件的故纸堆中发掘出来的宋莲萍的形象依然跃然纸上。我们面前仿佛可以看到这个不寻常的女孩在火车上蹿蹦跳跃的身影,如花的年龄、满身的绝技却赶上了混乱的年代,悲惨的凋零。
余先生感慨道:“她若生得早一点,可能是名震远近的荒江女侠;她若生得晚一点,也可能是哪项国际比赛中的女子冠军。只可惜,她生在不该有如此出色的身手的年代。一切出色都是一种危险,出色在不合时宜的地方,就一定会蜕变成一种过失,甚至过错。那么,倒过来的道理便是:很多过失和过错,其实只是一种不合时宜的出色。”
他说得真好。
我读完之后,生出又一种悲凉:被命运垂青的大人物,往往可以改变历史,而偶尔被历史扒拉出来的小人物,总是被捉弄取笑,命运多舛。如果能做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平凡一生其实也是一种幸福,可惜的是那些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弱势群体,命运的小小玩笑,却是他们不幸的一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