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音乐 电影 诗歌 |
《青少年哪吒》
剧情简介:
本片是曾以电影《小逃犯》获亚太电影节最佳编剧奖的蔡明亮编而优则导的电影处女作,藉两名台北边缘青年的生活细节反映当前台湾年轻人游离于家庭与社会的孤独感,并将台北这个混乱而无秩序的“大工地"在画面上作出鲜明有力的呈现。主角是两位在西门町出没的叛逆青年,陈昭荣以偷窃电动玩具店的主机板维生,李康生则从补习班跷课,拿了退回来的学费去消磨时光。后来李暗中跟踪陈,以破坏陈的行动来宣泄他对父亲的不满。全片以写实手法表现新新人类浮萍般的人生态度,野心不大但颇有感触。由于是低成本的制作,本片在摄影和美术方面的质感稍差,但黄舒骏首次为电影所作的子配乐却别具韵味,曾获金马奖最佳电影配乐奖。影片获东京国际电影节青年导演竞赛铜奖。
(影评一)
青少年哪吒》影评
苏比 (广州)
一直很期待的片子,终于通过朋友看到了它。也是一部关于年轻人的电影,总让我想起《黑暗之光》。但是张作骥的镜头是温暖的,尽管也有无奈和悲伤,可是更多的是一种关怀,一种对年轻人所持有的希望。在《黑暗之光》的最后,甚至梦想代替了现实,失去的人还活着,烟花里的少女璀璨而美丽。
但是蔡明亮却让我体会到他的不安和郁闷,在《青少年哪吒》里。无论是场景的选择还是人物故事本身都透着不安。表面上镜头是冷静的,客观的,但是看的人会明白的感受到影片里所弥漫的潮湿和阴冷。
片子说的是四个台湾的年轻人的生活,一个和三个。其实哪吒指那单独的一个叫李康生的男孩子,这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男孩子。他不要念书,性格内向,整天不晓得在想什么。他的妈妈去为他求生拜佛,结果巫师说她的儿子是哪吒转世。我想大概哪吒在这里意味着叛逆和异类吧,或许。可是他的爸爸却不信邪,是一个严肃的恨铁不成钢的父亲像大多数的家庭一样,妈妈唱红脸,爸爸唱白脸,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平常无声无息,心里却蕴藏着太多的不满和梦想。
他老是一个人默默的跟在阿泽他们后面,我想他的心里一定有某种自由和畅快的感觉。尽管之间他回过家,可是爸爸不让他进门。他非常快的在外面找旅店住,一个人逍遥自在。因为是青春期的少年人,对性当然是渴望的。康生试图找电话安慰,看着他盯着响不停的电话挣扎时,我仿佛看见他心里的小人在敲打他的心门,后来或许是懦弱或许是厌倦,他还是离开了。他无法进入阿泽他们的团体,于是他试图通过破坏来引起他们的注意。在一个大雨的夜里,他把阿泽的摩托车毁坏的面目全非,然后还在地上标明哪吒的字,大概康生觉得妈妈占卜来的这个消息是他唯一可以值得骄傲的东西。他实在找不到别的能够与众不同的地方了。第二天雨停了,天亮了,阿泽看见自己被毁坏的无法修复的摩托车一脸的雾水,而在他的上面康生开心的像只猴子似的上下乱跳。
我不晓得康生到底为什么那么高兴,我想他终于能够让阿泽他们感受到他的存在了,这是他高兴的原因吧。
实际上影片的叙事结构很特别。起初是平行展开的,康生和阿泽他们各自的生活。然后渐渐的他们汇合在一起,尽管他们自始至终并没有认识彼此,都是康生默默的跟着阿泽他们。但是我们看的人可以明白的感受到他们的某种共通之处。南方阴霾的天空下,是被世界孤立和遗弃的。极度自尊又极度自卑,对什么都不满。我记得自己常常不发声的在夜里写很长很长的日记,里面满是阴郁冷艳的字。我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总想着死亡,出走这样的词语。但是终于还是懦弱,安静的度过了这段生命中的“非常时期”。没有人知道在如此“积极向上”的一个乖小孩的心里曾经有过多少灰色的不安和动荡的念头。
我想我们都是这样走过的。或许那时候的我们就是蔡明亮的“哪吒”吧。
幸好现在我终于长大了!
苏比 (广州)
一直很期待的片子,终于通过朋友看到了它。也是一部关于年轻人的电影,总让我想起《黑暗之光》。但是张作骥的镜头是温暖的,尽管也有无奈和悲伤,可是更多的是一种关怀,一种对年轻人所持有的希望。在《黑暗之光》的最后,甚至梦想代替了现实,失去的人还活着,烟花里的少女璀璨而美丽。
但是蔡明亮却让我体会到他的不安和郁闷,在《青少年哪吒》里。无论是场景的选择还是人物故事本身都透着不安。表面上镜头是冷静的,客观的,但是看的人会明白的感受到影片里所弥漫的潮湿和阴冷。
片子说的是四个台湾的年轻人的生活,一个和三个。其实哪吒指那单独的一个叫李康生的男孩子,这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男孩子。他不要念书,性格内向,整天不晓得在想什么。他的妈妈去为他求生拜佛,结果巫师说她的儿子是哪吒转世。我想大概哪吒在这里意味着叛逆和异类吧,或许。可是他的爸爸却不信邪,是一个严肃的恨铁不成钢的父亲像大多数的家庭一样,妈妈唱红脸,爸爸唱白脸,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平常无声无息,心里却蕴藏着太多的不满和梦想。
他老是一个人默默的跟在阿泽他们后面,我想他的心里一定有某种自由和畅快的感觉。尽管之间他回过家,可是爸爸不让他进门。他非常快的在外面找旅店住,一个人逍遥自在。因为是青春期的少年人,对性当然是渴望的。康生试图找电话安慰,看着他盯着响不停的电话挣扎时,我仿佛看见他心里的小人在敲打他的心门,后来或许是懦弱或许是厌倦,他还是离开了。他无法进入阿泽他们的团体,于是他试图通过破坏来引起他们的注意。在一个大雨的夜里,他把阿泽的摩托车毁坏的面目全非,然后还在地上标明哪吒的字,大概康生觉得妈妈占卜来的这个消息是他唯一可以值得骄傲的东西。他实在找不到别的能够与众不同的地方了。第二天雨停了,天亮了,阿泽看见自己被毁坏的无法修复的摩托车一脸的雾水,而在他的上面康生开心的像只猴子似的上下乱跳。
我不晓得康生到底为什么那么高兴,我想他终于能够让阿泽他们感受到他的存在了,这是他高兴的原因吧。
实际上影片的叙事结构很特别。起初是平行展开的,康生和阿泽他们各自的生活。然后渐渐的他们汇合在一起,尽管他们自始至终并没有认识彼此,都是康生默默的跟着阿泽他们。但是我们看的人可以明白的感受到他们的某种共通之处。南方阴霾的天空下,是被世界孤立和遗弃的。极度自尊又极度自卑,对什么都不满。我记得自己常常不发声的在夜里写很长很长的日记,里面满是阴郁冷艳的字。我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总想着死亡,出走这样的词语。但是终于还是懦弱,安静的度过了这段生命中的“非常时期”。没有人知道在如此“积极向上”的一个乖小孩的心里曾经有过多少灰色的不安和动荡的念头。
我想我们都是这样走过的。或许那时候的我们就是蔡明亮的“哪吒”吧。
幸好现在我终于长大了!
(影评二)
那些无聊而苦闷的青春
那天下午,我在家里看完了蔡明亮拍于1992年的电影《青少年哪吒》。感觉很颓废,而且,有一点点脏和无聊。我有点心灰意懒地起身,走到窗前。已经是春天了,去年我买的一盆芙蓉花正在抽出细小的芽。芽是那种棕红夹绿色的,蓬勃,又惹人怜爱。冬天的时候,它完全枯萎,当时我以为它死了,从此再没浇过水。没有想到,现在它又重新活了,重新开始它作为一种花朵的青春旅行。
而人的青春呢?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却总是在这个历程里,处处感到苦闷、壅塞,甚至无聊和绝望——这是我在蔡明亮的系列电影里一再感觉到的。这一次,在《青少年哪吒》里又复如是。
那天下午,我在家里看完了蔡明亮拍于1992年的电影《青少年哪吒》。感觉很颓废,而且,有一点点脏和无聊。我有点心灰意懒地起身,走到窗前。已经是春天了,去年我买的一盆芙蓉花正在抽出细小的芽。芽是那种棕红夹绿色的,蓬勃,又惹人怜爱。冬天的时候,它完全枯萎,当时我以为它死了,从此再没浇过水。没有想到,现在它又重新活了,重新开始它作为一种花朵的青春旅行。
而人的青春呢?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却总是在这个历程里,处处感到苦闷、壅塞,甚至无聊和绝望——这是我在蔡明亮的系列电影里一再感觉到的。这一次,在《青少年哪吒》里又复如是。
很奇怪的,我看蔡明亮的片子,按时间竟是从后到先。先是2001年的《你那边几点》,然后是1994年的《爱情万岁》。而《青少年哪吒》,是这个于马来西亚出生的导演到台湾后最早拍的一部片子。
在他的片子里,永远有一个叫“小康”的穿牛仔裤的年轻人,也永远由一个叫李康生的演员来演。他决不是什么帅哥,他只是瘦削,精练,略厚的嘴唇,眼神抑郁,总是落落寡合的样子。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每次看到小康在电影里逃学,和父母亲对立,或是在房间的一个暗影里发呆时,我总会想起自己。尽管性别不同,地理环境不同,但是,我还是感到,在最初的那些青春时光,我,也有着和小康一样的痛楚、敏感。我总记得,有一年的深夜(那时大约十七岁吧),我与父亲大吵一架后,负气出走。我骑着自行车,不知哪儿来的胆子,在深夜的街上疾走,最终敲响了姐姐的门。时至今日,我已记不起究竟是为了什么事和父亲对抗了。但是,那个夜晚留下的内心伤痛,却像是一个关节炎,在阴雨天总要隐隐作痛,持续一生。
我不知道,我们身边,有过多少个小康,他们倔强、自尊,读书只是为了父母,视上学如坐牢;又有过多少个如小康家一样的家庭:父亲脾气火暴,感情不善表达;而母亲迷信,絮叨,有时根本没有理性可言。在这样的家庭里,或许每一个都是好人。但是,好人在一起生活,依然会产生无数的纠葛与抗拒,依然会有数不清的苦痛。
《青少年哪吒》一开始,是小康在灯下温习功课,双腿无聊之极地架到书桌上。他发现一只蟑螂穿过脚下,看起来,他对蟑螂的兴趣比对读书要大得多。他开始与蟑螂作不屈不挠的斗争。他把蟑螂扔到窗外,却发现蟑螂又死死粘附在玻璃上。他一拳打过去,玻璃碎了,他的手出了血,而蟑螂,不知所终。
蟑螂,鲜血。或许就是这样的开头,奠定了整部电影的基调——有疼痛,有残忍,也有肮脏。
接着是阿哲、阿兵出场。相比小康,他们身份不明,毫无背景。不知道他们有没有父母,有没有读过书。他们专门在晚上撬投币电话机和面巾贩卖机里的硬币,或者偷拆游戏房里的电脑主机板去换钱。然后他们去抽烟、喝酒,打电动,以及在大街上疯狂飙车。为了一点小事情,他们动辄就与人挥拳相向。他们算得上是典型的城市混子。他们的青春就像阿哲那间下水道常常堵塞的小房间一样拥塞,难以流通。
故事的发展是,小康开出租车的爸爸,在路上用鸣喇叭声催促了骑摩托的阿哲,阿哲竟然用利器砸烂了出租车的玻璃。小康怀恨在心。他擅自退出补习班,跟踪阿哲他们出没于排档、街市,游戏厅,终于在一个大雨之夜将阿哲心爱的摩托捣得稀烂,并在车身涂上“AIDS”(爱滋)的字样。当小康远远看见阿哲暴跳如雷,他乐不可支,笑翻自己。但不一会儿,他或许是感到了自己与阿哲其实是一样被戏弄的人,或许是感到自己的无聊,他重又一脸苦闷,像一只蟑螂一样缩回角落中。
他们,还有来自身体本身的苦闷。阿哲爱上在冰高做工的美丽女孩阿桂,却又因为自己那些见不得人的偷摸之事而始终对她若即若离。阿桂赌气和电话交友里认识的男人见面,心里却终是放不下对阿哲的爱意。而阿兵,在被游戏厅的保安暴打一顿,气若游丝之际,他向好友阿哲说出了他的三个令人心酸的愿望——要烟;要啤酒;要“有个妞抱抱”。
阿桂好心地向阿兵献上自己的一个拥抱。然后她来到外屋,站在溢满水的地面上与阿哲拥抱在一起,她说:“我们离开这里好吗?”阿哲说:“可是我们到哪里去呢?”
是的,我们到哪里去呢?这或许就是混子们,也是每个青春期的人都有过的疑惑吧?青春像一趟没有司机驾驶的列车,我们乘坐其上,只能听命于某种神秘安排,去向未知之处。多数人,安全地抵达人生一个相对安全的地带,或嫁或娶,育女生儿;而有一部分人,他们的命运却远没有那般幸运,他们挣扎,不甘,终于逃不出堕落或者死亡的结局。
无疑,这个世界不止只有这一种青春。也有青春如清泉之水,甘甜,畅快;也有青春如秋天阳光,温暖宜人……但是,我依然相信着蔡明亮电影里的那种青春真实,它有痛,有爱,混合着,像一杯劣质酒。
无疑,这个世界不止只有这一种青春。也有青春如清泉之水,甘甜,畅快;也有青春如秋天阳光,温暖宜人……但是,我依然相信着蔡明亮电影里的那种青春真实,它有痛,有爱,混合着,像一杯劣质酒。
可是,我们不得不喝下它。
(文中图片及文字都来自网络,向作者致谢)
后一篇: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