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余匾
在石案下放水或镜子才能看到的“石案铭”
康家的厕所内也摆放着书案和文房四宝,提醒子弟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康家大院内一幅老年画显示过去南方人流传的一段民谣:河南康百万,打鱼在江边,不知多和少,打的如大山。
叶氏井
五一出游带来的思考——康百万为什么能够富十二代?
今年五一,没有去什么著名的景区,但既然有了假日,还是要出去走走,于是就近和朋友去了一趟巩义的康百万庄园。虽然当地也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想向全国推出这一很有特色的景点,但无论从各个方面,这所昔日大地主的私人庄园,都无法同张艺谋《大红灯笼高高挂》里那个乔家大院相比,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的电视剧《乔家大院》更是为其作了免费的推介广告,估计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那里肯定火。
康百万庄园未能形成著名景观原因很多,我们不作讨论。但这次游这个大庄园还是不虚此行,感悟颇深。康百万庄园是个堡垒式的建筑,里面应有尽有,其建筑规模和建筑艺术丝毫不比乔家大院逊色,据导游介绍,该庄园内不仅有各种讲究的住宅,还有暗道机关,蓄有家将庄丁,能够造船出海,关上门就是一个土朝廷。俗话说:富不过三代。然而,康百万一族一直富裕了十二代,绵延四百多年,康百万也不是一个人的称号,而是该家族十多个经营有方的子弟的共同称谓。康家究竟有多富有呢?在景区的说明里写道:“康家富甲三省、船行六河,土地达18万亩,‘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康家人最高时官至三品,数次钦加知府衔,明清时期,康百万与沈万三、阮子兰被中国民间并成为‘三大活财神’”。
康百万为什么能够富十二代?这很值得令人深思。一个封建旧地主,如果没有很好的传家理念,不会这样财富不断并且民怨极小。通过导游介绍和自己的观察,我发现了一些答案,比如说,康家如此有钱,其祖先却留下遗训,一夫一妻,不许纳妾;比如说,康家注重教育,请最好的教书先生开设私塾,甚至连厕所内也放有书案,摆着笔墨纸砚,告诫子弟充分利用一切时间学习;比如,康家不露富,不铺张,就向他们盖的宅院,虽然高大宽敞连成一片,但外表却很简朴厚实,并不是金碧辉煌;比如,他们富而讲理,不欺压百姓,一进康家大院便见到一口叶氏井,据说康家扩建住宅时买了叶家的地,但是叶家卖地不卖井,所以康家一直允许人家来打水,世世代代承认井是人家的,连名字都不改……
其实最耐人寻味的是康家中堂内悬挂的一块匾,上面写着“留余”两个大字和一些解释。其实不看那些解释,就“留余”两个字就值得我们思考很多,这可以说使康家致富和保富的精神内涵,或者说是精髓所在。无论是经商还是做任何事,都要留有余地。穷奢极欲,登峰造极,占尽风光、不让寸分,殊不知物极必反,树大招风,越是站得高越是跌得重,而处处留余才能宠辱不惊,成不招人嫉恨,败也能留有空间,重头再来。当然,我这只是粗浅的字面理解,这两个字的深意应该还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最后,在康家一个普通的石头桌案下,藏着一个“石案铭”,它被后人刻在了一块石板上供人观赏。而原本这个“石案铭”非常隐蔽,康家人必须用水盆或者镜子在石案下映照才能看到。即使是教育子孙,康家也是秘不宣人,留有余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