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的春天,我在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人事处工作。组织和人事两处的人,有幸南下去深圳、海南分行学习交流,我也参加了。相隔快三十年了,深秋时节,又想去南方走走。此次前往深圳,是为了找找旧时的记忆。
我们乘坐南航CZ3626航班,空中飞行只需两个小时就能到深圳,比起出国游的长途飞行,真是太近了。飞机很小,午餐也简单。在飞机上想象着现在的深圳,一定是今非昔比了。那时国贸大厦的自动扶梯很稀奇,民俗文化村的模型景点很新颖,我们像乡下人进城一样,感到很新鲜。深圳分行的同事给我们介绍的人事工作、工资福利待遇都是很前卫的,最听得进的是员工可以买房子。那时深圳的物价比上海贵,我们都不敢花钱买东西。他们请我们吃饭,我们都不习惯,也不敢吃什么。我明显感觉他们在笑话我们,觉得我们很拘谨。我们称呼别人都叫“同志”,那里叫服务员“小姐”了,我们都偷偷笑。那时的上海很封闭的,我们在那儿确实开了眼界。可惜那个年代我们没有手机,也没有相机,连傻瓜机也没有,所有看到的一切,都只在记忆中。
深圳机场很现代,很漂亮。 女儿为我们叫了专车,司机把我们送到深圳福田的香格里拉酒店。走进酒店,一阵人来客往的热闹气氛扑面而来。酒店都来不及整理客房,让我们在大堂咖啡吧等待一下,并给我们免费喝了一杯上好的咖啡。下午4:20才入住客房,因为是来走走看看的,对于我们,分分秒秒都很宝贵。放下行李,我们就走出酒店,汇入了街头的人流。
老街,也称东门老街。如今全无了当年的踪影,多了许多高楼,而且灯光璀璨。纵横交错的小街,一家接一家的商店,吃穿用全有。仿佛上海的城隍庙?也有点像日本的某个商业区,繁华喧闹如同节假日。由于初来乍到,还不习惯南方的饮食,我们找了一家上海馄饨铺,打发了在深圳的第一顿饭。漫步在引导深圳消费潮流的东门老街,映入眼帘的除了次第林立的店面商铺、玲琅满目小吃杂货,最让我注目的是那熙熙攘攘的人流。在这里,一眼望去的,全是年轻人,几乎没有我们这种年纪的人。好年轻的城市啊,这种感觉一直延续到我们离开深圳。
离开老街,我们继续1号线,去到曾经都去过,并且非常想念的国贸大厦。在大楼里上下走走,感觉这里的人气大不如老街。虽然大楼轮廓上的灯光,让国贸大厦依然庄严,门口胡耀邦“深圳国际贸易中心”的题词也仍然金光闪闪。但曾经让我们上海人羡慕不已的自动扶梯,已经不再有当年的吸引力。而且商铺开得不足,稍显冷落黯淡了。
带着遗憾离开国贸大厦,但是街上的气氛,又让我们感受到了深圳的年轻。地铁里人不多,很干净。回到酒店附近——福田,这里是深圳重要的中央商务区。
(未完待续)
写于2019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