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旅行随记
往事越千年(二)
——摩洛哥印象
在去摩洛哥旅游的推介材料里,除了卡萨布兰卡,一定还会有梅克内斯和非斯。摩洛哥有四大古皇城,除了拉巴特,还有马拉喀什、梅克内斯和非斯。因此去这两个皇城看看,一定是很有必要,而且非常值得的。




从乌达亚堡出来,我们就直奔地处中阿特拉斯山北坡的梅克内斯而去了。沿途的风景,由平地到山地,再回到平地。也许,这一段海拔就够高,或许是在山的北坡,因此我一点也没感觉中阿特拉斯山的高度和伟岸。那晚我们住在梅克内斯的特兰斯兰提克酒店,这是一个花园般并充满阿拉伯风情的酒店,在那里我们观赏到了梅克内斯的日落。








梅克内斯城建于11世纪,是当时的统治者建造的军事之城,四周有高墙和巨大的城门,因此梅克内斯也被称为多门之城。1672年由阿拉维王朝的第一位君主穆拉伊·伊斯梅尔定梅克内斯为国都。传说这拉君主爱马,王宫里养了500匹骏马,他每天去马厩里巡视。后来这位君主精心设计和建造了大型的马厩、水池,据说鼎盛时期有15,000到30,000匹马。他还在王宫附近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粮仓。1755年的里斯本大地震损毁了马厩的屋顶。如今,马厩和粮仓保存基本完好,成为去梅克内斯游人的必到之地。












在梅克内斯以北约30公里的地方,有一处叫沃鲁比利斯的地方。那是摩洛哥的一座罗马古城遗址,据记载,公元1世纪时,这里曾经是一座非常繁华的城市。从这里留下来的凯旋门和剧场等大量建筑物遗址看,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此考古遗迹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一片山峦起伏的丘陵地带,古城遗址在山坡高地上。一路乱石挡道,登高时必须非常小心,别崴了脚。遗址的门口设计得很好,进门不远处有博物馆。但一般参观者都不看博物馆,而是直奔现场的。经历了1755年的大地震,这里同样也被摧毁得很严重。但就在这崎岖山路、断垣残壁中,也让人们体会到了沃鲁比利斯城当年的辉煌。山坡下,是一片视野开阔的平原,这似乎就是昔日古罗马人驰骋北非的沙场。












非斯也是古皇城,建城于9世纪,但这是一个与梅克内斯完全不同的古城。它的老城区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但它同时也被美国某杂志社评为全球最浪漫的十大城市之一。下午一点,我们进入非斯。导游让我们先外观了一个国王的行宫,非常漂亮的。然后我们就来到了非斯的中古世纪老城,一个带着阿拉伯色彩的城门口。进去前导游就千叮嘱万关照,一定要紧跟队伍,跟丢了在原地不动,导游会回过来找的。他还请了一个当地的导游,那个地导10岁的儿子也跟着来帮忙看着我们,一路用学会的中国话喊着“当心,当心!”“走啦,走啦!”非常敬业。加上我们自己的领队,有4个人,管着我们17个人。别以为这是兴师动众乱弹琴,待走过老城里的小路,你才知道这是万不得已,很有必要的。










导游一直把这里称作麦地那,什么意思啊?哦,原来Medina在阿拉伯语中就是城市、城镇的意思。非斯老城有如迷宫,转过一个口又是一个口,绕过一条街又是另一条街,街道曲曲折折,看不到尽头,据说就是当地人有时也会转晕。公元13至14世纪时,非斯代替马拉喀什成为了当时王国的首都,从而到达了它的鼎盛时期。如今老城中的城市建筑和主要遗迹都可以追溯到那个时期,其中包括世界上最早建立的大学。老城内伊斯兰学校、集市、宫殿、民居、各种工匠作坊、清真寺、喷泉等等,多得数也数不清。尽管国家的政治首都早已于1912年迁到了拉巴特,但是非斯仍然是摩洛哥最主要的文化中心和宗教中心。

















非斯的新城区建于1276年,这里突出欧式建筑风格,同老城区形成两种迥然不同的情景。新城区有宽阔笔直的街道,两旁浓荫覆盖,花草争艳。新城的高层建筑鳞次栉比,宾馆、酒店、超级市场、写字楼、银行等雄伟壮观,也许非斯的浪漫就来自于新城吧。我们没有时间逛新城,但晚上却住在了新城的巴塞罗麦地那酒店。在这座酒店,让我们感受到了非斯的现代文明。








(未完待续)
2017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