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随想

标签:
人生退休 |
分类: 感悟 |
岁末年关的思考
2016年带着全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即将走到年底了。还有不到二十天的光阴,人们就又要欢庆着进入新的一年了。对中国人来讲,过阳历年或许没有过阴历年那么重要,但毕竟是公元纪年的又一年。工作着的人们,会因为这个年关的到来而忙于写年终总结;退休在家的人,会企盼新的一年能给他们带来什么福音。只有盼望长大的孩子,会庆幸自己又将长大一岁。
2016年的冬天来得很早,却留着浓重的秋意。(以下都是小区12月5日的风景)
这是一个有中度雾霾的上午,却平添了一层朦胧。
有点初冬的迹象
每年到这个时候,我写过的一些关于年终工作小结、考核的文章,总会被别人捞起来看看。不过,看了一定会失望的。因为我始终觉得考核是世界难题,做不好的,兼顾了这头,翘起了那头,很伤脑筋的。去年夏天我看到一篇文章:“跟没用的年度考核说再见”,十分感慨。引领我们行数载春秋的“埃森哲”都说不搞年终考核了,真是计划没有变化快啊!不过,岗位的要求是在变动的,人才是要流动的,那凭什么为依据呢?好像只有考核了。而现实中以流量为基准进行的考核,会引起过度的、没有底线的竞争;以领导的喜好为尺码的用人标准,会滋长不良的社会风气。到底应该怎么做好呢?自己也是从那个考核别人的岗位上摸爬滚打过来的,我觉得在管理岗位上的人一定要有公心,有担当。要想着怎么样更好的培养人、发挥好每个人的作用,就会有相对公平的奖励办法,会有最合适的岗位安排。当然,我们那种用心认真做事的原则,可能已经不适合于今日了,但我觉得是最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
小区里的银杏叶都黄了,深深浅浅,却那么的浓墨重彩。
一岁一枯荣
浓烈的黄之后,就是纷纷的落叶
过些日子就只剩下黑色的树干了。
10月份行里关于敬老节的座谈会,过去已有两个月了,有老同志问我,你那次发言后,行里会有什么动作吗?这个月初有机会见到总行人事部门的领导,斗胆问了一句,他回答:没有动静。还告知他已经不分管这一块了,也没听说分管的部门有什么动作,于是心里又多了一份思考。其实,在对老同志的管理上不要因循守旧,也不要一味拘泥于“规定的允许或不允许”,是可以有一些新的面貌的。一件事做得好或不好,第一个考量的就是是不是在用心做。如果把事情当任务做,背负重任,肯定会做得很辛苦,还不一定做好。如果把事情当责任的话,会做得很认真,很尽心尽责,但会缺一点人情味。只有当事情成为一种心态的自然流露,那就会做得很妥帖,很开心,很尽心。老同志都是原单位的创始人,对老单位有着很深的情结。如果后面的人能感觉到这一点,把老人们的事多放点在心上,事情就好办多了。那颗心,那份心意,会感动很多人,也包括做事的人自己。
枫叶红了的时候,火热的心肠暖人心。
时间滴答滴答,日子一天一天。在匆匆岁月里长大的人们,收获了岁月的馈赠和惩罚,将重新整装跨入新的一年。而身处暮年的老人,要整理心态,继续容光焕发书写自己的人生。岁末年初总会给人们带来各种各样的幻想和希望,那么就怀揣着自己的梦想,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走吧!
岁月的痕迹
竹子节节高
玉兰堪枯荣
池边柳尚青
晚樱叶零落
小路前面有胜景
枯树前面有新春
2016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