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里来

标签:
老古话天气生活 |
分类: 心情 |
阴历二月的这几天正是人们说的乍暖还寒的日子,日历牌上写着四月七日,星期二。已经过了春分,也过了清明,怎么还这么冷丝丝的呢?那是因为阴历还只是二月十九,有说二月春风似剪刀,如果再遇上冷雨,那冷就是一种“常态”了。
我们姐弟兄妹几个小时候都是阿婆(奶奶)带大的,自然听了不少老古董的话,晓得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而阿婆说的这阴历二月的天气规律,真的是很有道理,几十年下来,觉得基本如此。
因为阴历和阳历的计算方法不同,每年总有差距,阴历就会隔些年有一次闰月,把差距缩小。有时候的阴历正月在阳历的元月,有时候却因为上一年有闰月,第二年的正月就挪到阳历的二月份去了。比如去年闰九月,今年的正月初一是2月19日,因此到阳历四月份了,阴历还不到二月半。可是不管阴历、阳历怎么交错前后,阴历二月的天气,总是那么个规律。
我阿婆,是19世纪出生的人。
阿婆说,二月里有三个冷讯:二月初八张大帝生日、二月十九观音包、二月廿八老和尚过江。每逢这三个日子,前后三天一定会比较冷,只有过了廿八,老和尚把风雨都带过江去了,天气才会正式暖热起来。看看,今天是二月十九哦,果真这几天转冷了,再过两天就会暖和一点。不过阿婆的这些话却无处去考证,很多人家不知道的,上网也查不到这种说法。而我们也只是听阿婆说,连张大帝是谁也不知道,观音包的“包”字怎么写,也不知道(现在有说二月十九是观音菩萨生日的)。只有老和尚过江是那么的形象,而过了这天就可以穿漂亮的春装了,所以是记得最牢的了。
长寿花
阿婆的话是很符合“春捂秋冻”的说法的,我们家一直很注意阿婆说的这几个日子,再根据天气预报,及时换穿衣服,所以就不容易感冒生病。当然,这三个“发冷讯”的日子,冷的程度只是跟前些日子相比,整体说来,春天还是在一步步走来,在冷冷热热的反复中,走进初夏。
老古话还是很有用的,照着去做就不会错,不会生病。关于气候变化,阿婆还有话呢,“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要借手中扇,请过八月半”。在日历旁记上这些话,看看有没有道理哦。
4月2日,街上梧桐初叶。
花叶薄荷
墙上绿萝
小兔探春
仙客来
紫藤新叶
(这些花卉都是我和姐姐家的,这个春天真美,年年都那么美。)
2015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