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的客服观

标签:
客户服务生活琐事退休生活 |
分类: 随笔 |
两种不同的客服观
我有两个客户经理,一个是银行的,一个是保健品行业的,两个行业的客户服务方法截然不同,从而显示了行业不同的服务理念。
和先生喝下午茶
先说保健品行业的。在众人埋怨、全社会打假的大环境下,这七、八年来,我还是选择了一个公司为我及家人服务。能够坚持下来,不更弦易辙的主要原因,当然是产品的真实可靠,给所有常年服用的家人和朋友带来了健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则是这家公司的客服理念好,客户经理(可能他们称呼为健康管理师)的服务细致到位。这家公司从来不对经营的产品做广告宣传,靠的是服用客户的口口相传,省下广告费用在客户服务上。这家公司的网店都很小,开在普通老百姓也能走得进的地方,既节约了成本,也便于为客户服务。
晒台上的三角梅
这些年来,我有过两个保健品客服经理,第二个做了有六、七年了,都是外地小姑娘哦。是她们认真细致的服务,让我得以坚持数年,并逐步转变了关于健康的理念。这年头不大有人给我们打电话了,但是这个小姑娘会经常打电话嘘寒问暖,问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这年头也不大会有人写信了,但每逢气候变化就会收到她手写的书信,告诉你这个时节衣食住行应该注意些什么。当然这家公司也很与时俱进的,有自己的免费杂志《养生道》,介绍公司的情况,交流服用产品的心得,还有许多养身知识。今年以来,公司及各个主要产品都有自己的微信号,便于和广大客户的联系,感觉这个公司及他们的客服经理把客户当作家人一样对待。有时小姑娘也会上门来看看你,带给你一些公司免费的,不外卖的东西,如他们的眼贴、眼药水、香皂、牙膏等。会经常来邀请你参加他们的讲座、户外活动,和领导见面等。她们的服务还有一个特点,不说过头话,对产品的宣传也适可而止,不会让人感觉厌烦。过去我们都有一种想法,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身边要留一些钱看病用。现在我知道了,要治未病,健健康康的活着,不让身体得病,而这样的理念正是在服用保健品的过程中逐步树立的。
我有过好几个银行客户经理,因为年头长了,银行员工的职位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为你服务的人也不停的变化。现在的客户经理,她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她。你要到银行里找她,可能会为你服务一次,否则就是断了线的风筝。也许银行的客户服务就是大面积的发短信,也许我们的钱很少,不值得银行的服务。
仙人球开花
两个行业的两种服务,让我有了不同的感觉。或许有人说,卖保健品的是为了赚你的钱呀,这种说法有点不作兴的,总不可以反过来说,银行这样的服务是为了不要你存钱哦。也或许有人会说,买保健品你已经达到一定的等级,而在银行你只是一般性的散户。我这里有个小插曲:记得那是“基金”火红的年代,银行客户经理动员大家买基金,可是好花不长久,不多日子基金就走下坡路了。而这个时候银行是不会有人来告知你的,活生生的钱就没了。但也正是这个契机,让我下决心买保健品的,因为化这份钱还能买来健康。很多年过去了,是保健品公司的产品和客服让我产生了信任,坚持数年才达到了一定等级。但银行的服务,是靠存款量的,那么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家就不能有什么奢望了。
我写这些绝不是为了说第一线的客户经理,他们都是秉承自己公司的理念服务于大众的。而银行和这家保健品公司的服务,就这样在我的眼里产生了区别。我想起我父亲做银行时,要经常下里弄走访,逢年过节要编好储蓄宣传节目,为居民演出,还有许多为储户服务的感人故事。而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银行工作人员,不是服务明星哦。我也想起我做银行柜面时,先要站立服务,笑脸相迎,然后坐下操作。比较空闲的时候,还要了解储户有什么困难,可以让我们帮忙的。那时真有发了工资就要来存钱,然后每周来取一点钱,细水长流过日子的人。回想起那年头钱真的很少,但却有人间真情在。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