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老年节退休生活 |
分类: 旅游 |
重阳节踏秋
重阳节有多少年历史了?查一查百度百科,上书: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节被上海命名为敬老节有26年了,而今年的重阳是新“老年法”实施后,被法律明确为“老年节”的第一年。不管历史怎么更改,我却觉得 九月初九叫重阳节最合适。按着习俗,这天亲人们都要一起吃重阳糕,以示庆祝,要登高“避灾”,还有插茱萸、饮酒赏菊花等等。
浦江玫瑰园位于浦江镇先新路,是闵行的浦东段,从我们虹桥自驾车不用一个小时便已到达。虽然公园已经公布10月份免收门票,但并没有引来太多的游人,这正合我们的心意。也不知因为是新建的公园,玫瑰花们还太矮小,还是因为不合时令,不是玫瑰的花季,所以一眼望去,没有太好看的玫瑰花。但是在花丛中慢走细看,还是能拍到好看的花,红、黄、白、粉、橘红的都有,有的边上还立着花名牌子。就玫瑰本身而言,给人的总体印象就是一句话:夏日最后的玫瑰。
离开浦江玫瑰园,折向不远的召稼楼。我和女儿两年前都来过,如今再到此一游,两人共同的感觉是:变了,变了,热闹了许多。先找到两年前我吃过午饭的那家“沈家花园”,现在是大酒店了,变得很高档了。对于城里来的人,这里的菜价、菜势还可以,卖相蛮好,吃口也可以,而且每个菜的量很足,是十人份的,要少点几个菜。
午后,我们去了召稼楼著名的景点“礼园”,门票每人20元。跟两年前的“礼园”相比,树都长高了,白墙黛瓦的亭台楼阁更显出了它们的绰约风姿。到处还被挂上了红灯笼,系上了红绸带,更显喜庆。我只记得当年园中池塘里鱼很多,现在的鱼已经很大,周围还多了许多花草,像大人家的样子了。我们在园中登高,即登假山上的亭楼,曲曲弯弯,也很有趣,还拍照留影了呢。
“礼园”中还有很值得看的几个展馆,因为游客不多,可以仔仔细细的看。我们看了一个“叶馆”,记载的是叶宗行的功绩:疏浚范家浜、汇并吴淞江、接通上海浦、使江浦得以合流,为数百年后的上海成为东方大港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有专家说:有黄浦江才有今天的大上海,叶宗行的功劳很大。另外还比较仔细的看了秦怡艺术馆,上次来的时候人很多,都看不清,这次没什么人,可以很尽兴的看。
从“礼园”出来,到老街匆匆走了一圈,这里的人就很多了,称得上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女儿兴匆匆买到了咸蟹,还买了荠菜肉汤团、黑芝麻汤团,因为时间已是下午三点钟,我们必须往回赶了。
这是新街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女儿和我们共同踏秋,应了新“老年法”的时令,意外赶了个时髦。
二〇一三年十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