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天是浦发的生日

(2013-01-09 10:21:52)
标签:

二十年行庆

杂谈

分类: 心情

不知是不是因为行庆日即将临近,也不知是不是因为行里行外的人在新的一年来临时,互发了贺年的短信、微信,突然的,我就起了这个念头:

   

——写在浦发20年行庆时

前两天,我已经在“微博”上,就这个主题给“浦发青年之家”发过评论了。说在临近行庆的日子,心中越发想念,一是想念一起来筹建浦发的老同志,二是想念经我手进行的小青年们。那天,“浦发青年之家”回复了我的评论,说也很想念我们老同志。这一来一去的,让我决定再多写几个字。

 

今天是浦发的生日

建行二十年了,回忆起很多来参加筹建的人。我们一些从1992年夏天就开始忙着筹建的人自然是珍贵的,因为是从“一无所有”起步的,当然难能可贵了。而且,我们中有些人已经离开我们了,想起他们,心里就会格外悲凉。如徐器生、孙福基、闻慧敏、陶天九、汤秀兰、唐宝康……,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没有真正享到浦发银行的福。不过,在有了我们这些人以后,浦发银行开始一步步扩大扩建时,同样也是非常的不容易。我们人事部门总归是先头部队,不管是要建立一个部门、一个支行、一个分行,都首先要找一个带头人。这个人要有资历,有资源,有能力,而具有这些资历、资源、能力的人都已经有了一番事业,在哪儿不好做啊,为什么要来筹建呢?那个年代是不讲钱的,也没有钱给人家,只能凭感情,讲责任、用更大更新的事业来吸引人。杭州、宁波分行的建立,上海每一个支行的建立,都是要到地方上去好好商量,然后鼓动一个个骨干力量来我行创业的。19931994年建立的那些分、支行,尤其不容易,因为那时我们还一点实力都没有,硬着头皮就把人给拖来了。现在这些人大多退休了,不知他们生活得好不好,如果还没有他们原单位的人好,我会先内疚的,悔不该当初……如果能好一些,那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们都曾经为浦发银行做过贡献。建行二十年了,特别想念当年来筹建的他们。

让我想念最多的自然是每年招聘进行的小朋友。我觉得我在浦发接触最多的,就是从学校大门出来,然后跨进我们行的学生,而让我花费心思最多的,也是这些年轻的行员。因为那时我们是新建单位,可以作为老师带教学生的“老人马”并不多,所以对于他们,我总是心存牵挂。我在每一届学生进行培训结业典礼上的结束语都是这样的:“今后不管你被分配到哪里,身后总是有一双眼睛关注着你,那就是我,就是我们人事部的人。”我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我总觉得,我们行的发展强大,有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是最主要的。好在当时许多领导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做起“培养”这件事来,特别得心应手。“干部年轻化”这件事在我们行起步很早,那时我们还舍得花钱,送优秀行员出国培训。我们的许多老同志都是毫不吝啬的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然后自己退下来,将年轻人扶上马,再送一程,在那个年代,都一点不带私心杂念的。我文件夹里“后备干部队伍”的名单滚动换了好几茬,可以倍感欣慰的是,现在管理岗位上的人,很多都是这些名单上的。或许有些现代人的眼光会指责我们,培养的人都太纯,太正面,不过,我不以为然,这个世界总需要诚信为本,忠厚立家。

 

我最心疼那些已经离开我们行的小青年了。当年费了很大的劲招聘进来的优秀学生、以及其他行的业务骨干,怎么就让他们走了呢?那些年一步步培养他们也是花了很多精力的。虽然这些人出去后也做得很好,也很牵挂我,但我总觉得有点可惜。他们从此不能再为浦发做些什么,以报答浦发银行的培养之恩;也从此不能再受到浦发的关爱,一个人去一个陌生的地方闯荡了。建行二十年的时候,我也特别想念这些人。

今天是浦发的生日

想念归想念,时代的车轮在滚滚向前,江山代有人才出。希望二十岁以后的浦发发展壮大得更快,并且饮水思源,一直挂念所有曾经为浦发做过贡献的人。

一三年一月八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