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伊斯坦布尔

标签:
土耳其之旅伊斯坦布尔杂谈 |
分类: 旅游 |
美丽的伊斯坦布尔
用美丽来形容伊斯坦布尔,一点也不为过,有的书在美丽前面还加一个“最”字,而且后面还不带“之一”哦,可见伊斯坦布尔的美丽是公认的。我们从 11月19日中午抵达这座土耳其最大的城市,至21日傍晚离开去棉花堡,足足呆了两天多,虽然只看了伊斯坦布尔的一些著名景点,远远不能深入了解这座三朝古都,但却已深深感触了她的美丽。
依然按我们的行程记录。
离开机场,沿着马尔马拉海边的大街,我们首先来到了伊斯坦布尔的老城区。这里游人如织,显得相当繁华,是来伊斯坦布尔旅游的精华地区。这里也被称作伊斯兰教最珍贵的遗产聚集地,几乎集中了这座城市最重要的古迹。
导游先把我们带到了“古赛马场”,别因为这个“古”字,以为这里是断壁残垣,这是一个除了几处纪念碑遗迹,已经非常现代的广场,是供人们休息、溜达的好地方。第一座纪念碑是“埃及方尖碑”,是从埃及卢克索的卡纳克神殿搬来的,虽多次经历地震,但1600年过去了,却依然在此赛马场矗立,未见损坏。第二座是“蛇形青铜柱”,是从希腊的阿波罗神庙运来的,但没有经得住岁月的磨损,只剩下半截了,看着有历经沧桑的感觉。第三座是“君士坦丁纪念碑”,建造于公元十世纪,战争和地震毁坏了它的容貌,只剩下了石砌的塔身,向人们诉说着历史。广场的一侧还有一座大型水亭,已无水供应,只是一个景观。深秋的广场是很美的,但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能匆匆的来,又匆匆地走了。
蓝色清真寺。在埃及参观阿里清真寺的时候,那里的导游曾经说过,以后你们要看的土耳其蓝色清真寺,和这座清真寺是师出同门,非常相像的。外形果真有点像,都有六根高耸的宣礼塔,但是内部就大不一样了,蓝色清真寺的大殿非常美丽。光线柔美,从窗户射进的自然光和殿内悬吊的玻璃灯灯光柔合在一起,像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墙上的瓷砖花纹美丽,花纹是各种各样的花卉,有石竹、风信子、玫瑰、郁金香等,以及各种藤蔓。紫红色的地毯也很干净、美丽,赤脚走在上面很舒服,没有顾虑,会想起土耳其地毯是有名的。大殿内四根高大粗实的柱子,很令人肃然起敬,而它上面美丽的雕刻,也令人目不暇接,看不懂,也看不过来。蓝色清真寺是美丽的,但跟所有的清真寺一样,也是简单的,空旷的大殿,可以容纳3500个信徒同时做礼拜,我心里想,那个时刻肯定很庄严肃穆。
托普卡帕老皇宫。公元15世纪到19世纪的400多年历史中,强盛的奥斯曼帝国在此建都,有二、三十位苏丹以此王宫为家,这里一定有着许多传奇和故事。跟着如潮的人流,我们也滚进了这往日的深宫庭院,果然气宇不凡。第一座帝国之门,进入后是第一庭院“近卫军庭”,庭院内是林荫大道。第二座是崇敬之门,进入这道门,就是苏丹们的生活区了。右手边的平房是原来的宫廷厨房,现在的陶瓷器皿展示室。左手边有议政厅,内有隔窗听政的设施,还有带尖塔的议政塔。议政厅里面是后宫,我们没有去参观,因为要另外买票的。第三座是幸福之门,进门就是谒见厅,但是因为在装修,没能仔细欣赏。第三庭院是苏丹们的私人空间,谒见厅的后面是一座图书馆,大理石的外墙,地基很高,屋顶是圆的,初看还以为是清真寺呢。庭院的右手一边现在是服饰展示室和宝物收藏室,参观的人很多,只能走过路过,看过拉到,没有时间排队细细地看。庭院内还有一些其它的展室,展室旁有通道,走过通道就来到了第四庭院。那是个沿海的,最具西方特色的庭院,在二层楼的美丽的巴格达亭内,有喷水池、咖啡亭,还能看到不远处的金角湾和我们即将要去的加拉海峡大桥。老王宫没有后门,我们只能原路返回,即匆匆赶下面一个景点。
坐游轮游博斯普鲁斯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北连黑海,南通马尔马拉海,又把土耳其分割成欧洲和亚洲两部分。海峡上有两座斜拉桥, 一座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动工并建成的海峡大桥,另一座是1985年动工、1988年通车的,更长更宽的跨海大桥。在游船上看两岸风景,看雄伟的欧亚大桥,不停的拍照。虽然风有点硬,黄昏后的光线也不太好了,但是我们的游兴不减,从落日一直拍到华灯初上。
二〇一三年一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