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老银行”

标签:
过节敬老关爱老人杂谈 |
分类: 心情 |
去看看“老银行”
我这里说的“老银行”,即指“老银行人”,像我父亲一样,解放以前,或解放初期就在银行里工作的人员。他们如今的年龄都在八十以上,或九十上下了,如果还健在,那就都是高寿的了。在我的心目中,他们是银行界的“老宝贝”。 农历八月十八,还沾着点中秋十五团圆的光,我们一行五个已经过六奔七的人,相约去看望了我们在银行工作时的老师——陈国威。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候还没有工商银行呢,人民银行为了提高新进员工的文化水平,成立了职工中专,每个区办(支行)都设有一个分校。在工作经历中当过老师的,文革前完成了高中以上学历的人,都有可能被组织上调到职工中专当老师。我当年就是这样被迫放弃了银行业务工作,走进了南市分校这个新的团体。陈老师原来在银行里一直是搞信贷工作的,文革中他由组织安排,离开银行去中学支教了多年,这样,他也进了南市分校,成了我们这批人的业务带头人,当然分校另外还有一个“外行领导内行”的头头。那五年,银行员工的文化补课、业务培训工作搞得轰轰烈烈、如火如荼。许多现在还在岗位上的领导,都是在那个时候打下了基础,后来再出去深造的,他们都是我们的学生啊。而我们这些当时为提高银行员工素质,而甘为人梯、甘为奠基石的老师,也在这团体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陈老师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的工作作风,完完全全的影响了我们这一班人马,后来我们都成了他这样的人,在以后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以这样的作风,一直工作到退休。陈老师退休后到我们行的工会帮助工作了多年,我们行也有很多人知道他的为人和工作态度。
再聚首时,我们都有白头发了,陈老师夫妇则都是耄耋老人了,虽然他们都行动迟缓,这几年还都多病,但见到我们后都分外高兴,精神也好起来了,滔滔不绝和我们讲了许多关于从前的话。
陈老师还告诉我,他现在和我在分行人事处工作时的俞镇初处长是一个退休小组的,他们一起活动时总会说起我。还说老俞前一阵子也不小心摔过一跤,不知现在怎么样了。我有点坐不住了,自从父亲离开后,我很怕再见白发人,就是怕听到他们不好的消息,而对此我又是非常的无能为力。
不管是当着陈老师的面,还是电话里对着老俞,我都是千叮嘱万关照:平时要小心,行动要缓慢,老人家在一起要寻开心……我能感觉到,老人家对能看到我们、听到我们,都异常地高兴,真是说不完的闲话,放不下的听筒啊,让我感动不已。
已经过了中秋,紧接着就是国庆了,和工行人事处的老同事商量好了,节前一定要去看看老俞,不仅仅因为他是我们的老处长,更因为他现在是一个需要帮助的老年人。
但愿有更多的人去看看我们的“老银行”,并能带给他们一份欢乐。
当年和老银行在一起,带他们去春游。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