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保健和治病

(2011-04-19 16:20:31)
标签:

健康养生

杂谈

分类: 感悟

保健和治病

 

保健和治病完全是 两码事,保健,顾名思义,即保护健康;而治病,上海话说的“看医生”,是指人的身体患病了,需要请医生治疗疾病。保健和治病孰重孰轻?一般人都会以治病为重,如果条件可以,年轻轻的,也会去多买一份医疗保险,以备不测之用。年纪老的,更是注重要留好一份将来看病的钱。而我,却在日积月累中得出了另一个结论:保健比治病更重要,应该把钱花在前面,换回一种健康的生活状态。

我们家很少有人行医,家里没有人学医,嫁出去、娶进来的人家也少有是医生家庭的。所以,家里要是有人生了什么病,求医会是一件难事,好在大家的身体都还争气,小毛小病的,不用看病,自己吃点药,因此难事也就不怎么难了。但后来碰到的两件事却动摇了我对去医院看病的信念,一件是父亲的病逝,另一件是给人看病的医生也生病了。看官一定以为我是在走极端,确实有点这样,因为发生事情实在让我太伤心。

我父亲平时不太注意保养,由着自己的性子,吃好吃的,干想干的,他83岁时被诊断患了冠心病,而且已经中期。但他还不以为然,虽然开始吃药了,不过他一点也不情愿,还不认真吃有利于健康的保健品。其他方面他却依然我行我素,至使病情日渐严重,直至病倒住院。后来父亲住院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医生也回天乏术,父亲于87岁时辞世。这四年中我们想尽办法替父亲找医生治病,应该可以说我们也找到了上海滩比较有名的医生了;而且我们还一再向医生表态,只要能减轻父亲的痛苦,只要能方便医生的治疗,什么自费的项目我们都愿意承担。钱是哗哗的用出去,但是最终也没能留住父亲。所以,我的感觉是:治病是一件病人非常痛苦,而结果又非常渺茫的事。

我们家里唯一一个行医的,是我先生家的嫂子,她是一位领取国务院政府津贴的心脏病专家。在网上能查到,“她擅长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的诊治,在心肌梗塞的抢救及各种急危重症的诊治方面具有十分丰富的经验”。嫂子虽然不在上海,但家里有什么人生病,还是会打长途电话向她咨询的。嫂子已年近七十了,这两年感觉她明显消瘦了,后来才知道她也患上了心脏病,这对我的打击很大——治心脏病的专家也得了心脏病?我突然有了这样的感觉:人都是要生病的,只不过是早点晚点的事,跟会不会治病是没有关系的。

我们家里不主张看病的典型代表就是我母亲了。一般人认为,我母亲身体很好,有长寿基因,其实非也。没听说母亲的上两代人很长寿的,母亲的一个妹妹,因为不治之症,七十多岁时就病逝了。因此,母亲能够这么健康,不是因为她经常跑医院求医,她的医保卡至今还没有去医院看过病,而是因为她自己很注重保健,会保养身体罢了。母亲除了心态、性格都很好,会自我调节以外,生活中处处都很注意不要让自己和家人生病。她每天起码听三遍天气预报及三天的预报,像现在这种换季的日子,就看她一会脱一件外套,一会穿一件马甲,非常小心身体的冷热。她还很注重劳动,几十年种花,而且越种越多,是她最好的锻炼方法。平时,只要她力所能及的事,我们都会让她自己去做,所以至今她生活自理能力依旧很强。母亲的自我节制能力很强,有那么十多年,她经常发荨麻疹、湿疹,她就坚持不碰鱼虾海鲜之类容易发的东西,连大闸蟹也不尝一口。这几年她身体调节好了,什么都能吃了,自然很高兴。母亲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很注重保健,在报纸上看到有利于健康的,她会剪下来夹在书里,电视上看到的保健知识,她会记在心里。她从不早起到公园里锻炼身体,但你能看到她在烧开水等沏茶的功夫踮踮脚、揉揉手、按摩按摩脸,还能看到她经常站在窗口、阳台上向远处眺望。她也从不坐在沙发上、或躺在床上看电视,而是坐在凳子、椅子上,或者就站着看电视。几十年之前时,社会上流行吃红茶菌,做香功,母亲就跟着做这样的事了,还吃过花粉什么的。直到后来我们知道要为父母保健,变换着买各种保健品给他们吃,一直至今,从来没有间断过。母亲对吃保健品很认真,什么季节吃什么,吃多少,她都会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而无需我们的关照。

是父母亲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法,让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保健比治病更重要,把钱花在前面,能换回一种健康的生活状态。现在我们这代人也步入老年了,所以,这两年我们也像母亲一样关注着自己和家人的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花一些钱吃保健品,以求和疾病保持距离,延缓衰老。

保健和治病



 

一一年四月十九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