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铁里,从脚看到头
(2011-03-15 16:30:26)
标签:
城市地铁见闻杂谈 |
分类: 心情 |
在地铁里,从脚看到头
地铁里有什么好看的,尤其是上下班的时候,车站里人流滚滚,车厢里人满为患,电视新闻总是提醒着人们错峰出行,只有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们是无可奈何,一定要去挤地铁的。好在我已经不用上班,是社会上最悠闲的一族——老年人了,所以我坐地铁的时间,一般都是上午的九——十点,下午的二——三点。我最经常坐的地铁是十号线,那是可以堪称目前为止上海最漂亮的线路了。而我坐的路段,往返于南京东路到龙柏新村站之间,又是可以号称上海最热闹的地段了。怎么样,在这样的时段、地点,坐这样的线路,应该是可以耐心的看看了吧。
我几乎总是坐着乘地铁的,不大有站着的机会,因为这个时候十号线总是比较空的。人坐在那里,而且要长达三十分钟,如果目不斜视,进入你视力范围的,肯定是那一双双的鞋了。如今人们穿鞋已经是五花八门的了,一眼望去,几乎没有两双一模一样的鞋。而看过了,你就知道,这个冬天女孩子们流行穿雪地靴,黑的、灰的、咖啡的,有的还带点皮毛的滚边。虽然雪地靴没有鞋跟,是平底的,又很粗胖,很难配衣服,但还是深受年轻一族的青睐,我想那一定是因为取其暖了。爱漂亮的女士就穿高帮皮靴了,高高的后跟,齐膝的鞋帮,不管多冷,还都得配上裙子、长大衣。穿高帮皮靴虽然不能像穿雪地靴那么保暖,但能尽显女性的婀娜妩媚,让人看着很养眼的。而像我一样的传统女性,却是几十年如一日,一双高帮皮鞋过冬,任凭周围潮流轮流转换。还是男士们省心,老的、小的、年轻的,大多穿着旅游鞋,不要说是寒冷的冬天了,可能春夏秋天也是这么穿的。稍微讲究一点的男士,就和上身的衣服配着,穿皮鞋了,式样大多是一脚套的,很少有系鞋带的,也许是为了图个方便吧。
坐在那儿稍微抬抬眼,你能看到整个车厢的人了。如今人们的穿着更是随心所欲了,里面衣服比外套长,袖子比衣服长,这是流行服装和传统服装最大的差别了。新潮的女孩,里面穿着一件套头的长T恤,长到能裹住臀部,外面套一件短到腰部的夹克式滑雪衫,披肩的长发,有的戴一顶绒线帽子,细细的窄腿裤,脚蹬一双雪地靴,整个儿也蛮协调的。自从有了滑雪衫这件过冬的服装后,它就迅速扩散蔓延,占领了大半个冬季市场,车厢里男女老少最普遍的服饰就是滑雪衫了,长的、短的、夹克的,万变都不离滑雪衫其宗。什么丝棉棉袄、骆驼绒棉袄,对襟的、大襟的,一股脑儿全不见了踪影,统统都敌不过这滑雪衫。不过,也有少数我这样的顽固不化分子,坚持不拥有滑雪衫,只穿大衣过冬,在这冬天的车厢里却也是少数派哦。中国人不时兴戴帽子,即便是大冬天,也是大多数人不习惯戴帽子的,露出了东方人黑的、白的,直直的头发。而地处南方的上海,也很少有人用长围脖把脑袋包起来,于是这车厢里便少了一道头上的风景。
车厢里偶然有站着的人,他们大多靠车门附近站着,目光是随意的,也有盯着车门上方的地铁运行站牌看,随时准备着下车。而坐着的人就各行其是了。坐较长途的老年人会闭目养神,两个女的坐在一起,就肯定有说不完的话。最忙的是那些放单的男女青年们了,人手一件电子产品,都是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样子。他们手中最普通的便是手机了,或者是掌上游戏机?我还看到过一个小姑娘在摆弄iPad,全车厢就数她得意了。在一旁的我,真想劝他们别这样辛苦一双眼睛了,等以后老了,眼睛都会报应他们的。当然,我是没有这样去说啊,因为又有谁会愿意听呢?车厢里还常有满头白发的老夫妻,进来的时候男的拉着女的,似乎是领着她进来的;出去的时候女的扶着男的,小心的看护着,这样的场面,让人看着感觉真是和谐啊!
每个星期去行里的活动室一次,每次都坐十号线,从龙柏新村到南京东路一共十二站,用时三十分钟。每次我都享受着十号线带给我的温馨,真是方便,我已经忘了抢坐57路的那些事了,也不再惦记坐出租车的那点好了。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