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笔 |
退休以后碰到有些时间不见的人,大多都问候身体好吗,叮嘱健康第一,其次听得多的就是心态要好,身体要紧。“心态要好”、“心态要好”……这话本来不大有人说的,我看想都不大有人想的,这年头怎么会流行说起来了呢?,便作了些关注。
有的人是是对自己说的,他总结一生的经历,又看了前人、旁人的现状,得出的切身体会、人生真谛,他对自己说“心态要好”,也关照一下身边的至爱亲朋,坦坦荡荡过一生。有的人是人云亦云的,大家都说么,也跟着说说,时髦且不落伍,其实他不大知道真的含义,所以说的时候眼光或漠然,或闪烁不定。他说不定就有可以说、应该说、必须说的事,也在“心态要好”四个字的掩护下,咽到肚子里去了,郁闷在心,甚至带到另一个世界去了。还有的人是专对别人说的,比如:你们蛮好了,还有退管会,人家只有社保的那点钱,根本没有人管的。言下之义:“你们心态要好。”
我看到真的心态好的人就是我的父亲了。父亲在2001年被医生诊断患了心脏病,且已经中度严重,但父亲的性格从来不重视生病这回事,虽然也看病吃药,但最终还是发展到了心脏主动脉重度狭窄。去年7——10月,他住了三个月的医院,在87岁的高龄自己要求做了瓣膜置换手术,吃尽了病痛带来的所有苦头,但因现代医学还没有这样的回天之术,只能让对生命充满了希望的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父亲在住院期间一直保持着他儒雅、风趣的风格,在动手术后的几天,因麻药的作用,他说过一些胡话,发过脾气。后来我们学给他听,他也觉得很好笑,忙着给别人打招呼。他从来不怪医生、护士做得不好,总是面带微笑鼓励他们,还跟我们说,医生真的很辛苦,看他们一天到晚在医院里,很少回家。他看我们兄弟姐妹二十四小时不离人地护理他,既高兴也心疼我们,从没有其他病人的那种“作”,还好几次让我们找报社的人来写“新二十四孝”,说他的儿孙个个都是那么好,那么孝,现在非常少有,说的时候还双眼满含泪水,流露出幸福和知足的神情。
最感动的还是在他去世的前一天。去年10月6日上午,我接到单位领导的电话,问候父亲的病情,我马上告诉了父亲,他一边欣慰地笑了,一边就问:“那庄医生爱人工作的事,你跟领导提了吗?”那是他的主刀医生,是医院从外地引进的,医生的爱人原来是在银行工作的,因为医院引进工作做得很急,还没有安排好她的工作。父亲得知后就要求我关心一下这件事,但是我已经退休了,怎么去开这个口啊,却不知父亲还总是惦记着。接着他又问了两个人,一个是他解放前四明银行老同事的外孙,进我们行有十年了,工作表现一直很好,父亲却还要问他是否已经成家有了孩子,我答应他我会去了解的。最后一个是他解放后的一个老同事的儿子,这个老同事在反右斗争的时被错误处理过,下一代的成长,尤其是心理成长肯定受影响,那个孩子比较木讷内向,三十多岁了没有成家,父亲和他的老同事都曾托我帮助解决孩子的对象问题,想不到的是父亲这个时候还会提起。其实,那天父亲的病情已经恶化,医生和我们正在忙着给他转入重症监护室,第二天下午他就昏迷了,直至晚上七点多离开我们。所以我说父亲的心态才是真的好,他最后叮嘱惦记的不是自己的病,不是家人,就是这三个人,以至于医生说他已经走了的时候我都不相信。父亲他实践了他一贯教育我们的八个字:“与人为善,知足常乐”。对自己的事总是很满足,对别人的事能关心、能帮助的,他一定会去做的。
“心态要好”,不是嘴上说了就好了,是要去做的,最不好的是只要求别人心态好。其实大家的事、别人的事还是最好有人出来说说,有人风风火火地做做,这样社会才“和谐”,人与人之间才显示出相互关爱,否则这“心态要好”象一剂精神麻药一样,把一批人弄傻倒地,然后,死一般地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