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笔 |
因为年龄段的关系,我和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很少有共事的,他们开始上班,我却退休回家了。虽然家里弟弟妹妹的孩子都是八零后,但在我们心目中,他们永远都是孩子。因此当报上、网上有说八零后的,总有点摸不着头脑,街上、地铁里遇见小青年,也总在想这是学生还是上班族?反正是一笔糊涂账。这回行里举办第三届文艺汇演,当晚领导还宴请了全体演职人员,让我着实见识了一把我行的八零后,真是耳目一新啊!
汇报演出于1月27日下午举行,上午我就去了。走进演员休息室,几十号人都在化妆、更衣,“像真的一样”!可抬眼望去,我这个“老人事”谁也不认识,再仔细辨认一下美丽的妆容,哦,有几个人认识的,可绝大部分还是不认识,原因很简单,他们都是八零后了,真是人才辈出啊。下午,二十六个分行演出了二十二个节目,用四个字概括:“精彩纷呈”,用一句话说:“一届更比一届好!”那说的、唱的、演的,我看老中青都有,但是那跳的,大多是八零后了。不管是现代舞还是民族舞,不管是创作的还是经典的,都一样的有模有样,叫人眼花缭乱、掌声不断。可让我最见识他们的,还是晚上的宴会。开过很多次全行性会议了,也多次上过行内这样规模的宴席,可从来没有见过今天这样的场面,真要惊呼:妙哉!爽啊!还最好有一句贴切的歌词在这里唱一下,可惜我不会。
初遇我行八零后,让我感慨有三妙:
第一妙,八零后的都才艺高超。虽说这些主持、演员都是经过行内海选,层层选拔出来的,可我行有多少人啊,更何况我们主营银行业务。从几百个人的分行就能挑选十几、二十来个舞蹈演员,而且演员们举手投足都很专业,现代舞的扭动、跳跃,民族舞的细腻、奔放,他们演来都很到位。这不能不让人信服,这些孩子比他们的父母强多了。
第二妙,八零后的都善于表现,喜爱展示。从他们的歌声,从他们的舞步,你能感受一种自信。虽然他们经历很短,但他们已经学会了去表现一些从未有过的经历,一点不忸怩,一点不怯场。想起1960年上海舞蹈学校成立时到普通学校挑选学生,被点到的同学都怕得要死,两个男生听说要学跳舞都急哭了。初试的时候被脱到衬衣短裤,就并紧了手脚,不让老师抬起,没有一点表演的欲望,结果白瞎了好身材。现在的孩子就不同了,时代给了他们展示的勇气和机会,而他们也顺应了潮流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三妙,八零后的都胆大,无所畏惧。传统的中国人都“畏官”,看见领导都敬而远之,退避三舍,哪怕在饭桌上,也要谦让一番,可八零后说“不!”那天晚上的宴席开始时还很有序,可从兄弟行互相敬酒的一刻开始,就热闹非凡了。人群涌动着,一会儿到这个行的饭桌,一会儿到那个行的饭桌,还要齐声喊口号,后来就涌向领导的饭桌,又唱又喊地敬着酒,真是无所顾忌。照相机尽情闪动,酒瓶酒杯使劲晃动,很少有机会见到大领导的年轻员工,此时此刻真是铆足了劲,说他们无所畏惧真是一点不为过。而我们只能自叹弗如了,一辈子浪费了太多的机会。
春夏秋冬会迅速轮回,八零后也会很快“奔三”。我愿他们更快成熟长大,去挑重担、挑大梁,去开拓美好的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