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小时候的事情

(2007-08-24 17:25:30)
标签:

杂谈

分类: 黑龙江往事

    行内论坛上小青年在说着自己小时候的事情,三天功夫贴了七、八十个帖子,可见不管什么年龄段的人都爱说过去的事。不好意思跟三十岁左右的人说自己小时候的事,于是就写女儿小时候、自己初为人母时的事,写着写着,就想起了现在很多人家都在做着的“孩子小时候的事”。那孩子可是第三代了,时过三十年,似乎已是两重天,同是一家人家,相隔一代人,可“孩子小时候的事情”却是那么地不相同了。

    据说现在住院生一个孩子要上万元,产妇的营养食谱每天要300元,请一个月嫂要3000元,还有许许多多孩子吃的、用的,都是几百、几千元的。到孩子该上托儿所、幼儿园的时候更费钱,到孩子该读书的时候费了钱还要费心,哦哟,不临市面的人,真是找不到北啊!工薪阶层,“孩子小时候的事情”这么费劲,长大要不成材,这如何是好。

    我的孩子是回上海生的,在什么都要票证的年代,我们没有上海户口,意味着什么都没有,还好我有奶水,她奶奶说,孩子是带着饭碗来到人世的。她四个月大时,用别人的份买了点奶粉、奶糕,我们就抱她回黑龙江了。连队为知青的孩子成立了托儿所,也就是一个屋子,南北炕,从屋顶梁上吊下几个摇篮。大一点的孩子在炕上自己玩,几个月大的孩子就睡摇篮,有阿姨看着别打架就行了。连队里奶牛挤的奶是不消毒的,有结核菌,所以就这点营养也不敢给孩子吃,就靠母乳、一点儿奶粉、奶糕糊拌鸡蛋黄,喂她长大,直到会吃面条、馒头。农场里的饼干像带鱼一样大块的,小孩都吃不动,那月饼像石头一样硬,东北人自己说扔过去可以打死一个人的,好在女儿天生不太爱吃那一口。有一天中午下班后跑去接女儿,托儿所的门已经锁上了,心里嘀咕他爸已经下班了?可回到家一看,门也是锁着的。这下不好,女儿不见了?赶紧往阿姨家跑,阿姨也着急了,说好像没孩子了呀,再一起往托儿所奔,打开门一看,女儿乖乖地躺在摇篮里呢,生活啊平静如水,不管什么样的人家,都一样过。

    环境简单,管的人少,也很有好处,女儿因此也很听话,就按着我们的意志长大。晚上喂完奶,把她往右面一侧,就睡觉了,从来不用捂着睡觉。拉屎尿尿的事,总跟我“心有灵犀一点通”,我一想到,她就会有。会翻身、会爬了,就在炕上用被子、枕头把她围起来,会站、会迈步了,怕地上凉,用四把椅子围在写字台前,她就站在椅子上玩写字台上的东西了。那时连队经常会有没电的日子,但自有电以后差不多家家都把油灯弄没了,因此黑灯瞎火的只能点根蜡烛,这时就不敢单独留女儿在房间里了。在厨房做饭时让她靠墙站站,黑黑的,只有一点烛光在一闪一闪跳动,要炝锅了,叫她用小手捂着耳朵,再拍拍胸脯说:“才才!”(不害怕)。有时要出去抱点柴火,让她等着我,她会小眼睛一直盯着门看,待我抱柴火推门进来时,她看见我就笑了,而我是眼泪已经在眼眶里了,生活啊也是有波折的,会让人心疼。

    如今女儿已经长大,有一天她也会为人妻、为人母,不过她“孩子小时候的事情”就决不会跟她一样了,而要像我上面说的用钱去堆砌起来了。不过我会一直提醒她,带孩子的时候人越少越好,七人八主意的,会把孩子都搞糊涂了,肯定要学坏的。

    我在退管会活动室跟现在是外婆、阿娘的人说起“孩子小时候的事情”时,每个外婆、阿娘的眼睛都会一下子红起来。

 

二○○七年八月二十四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别让我们心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