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心情 |
相思不如相见
我本想颠覆一下自己的做法,在今年的行庆纪念日什么也不写,让它无声无息地过去,可偏有人想让我再写写,还希望我做一些事。
上星期四是2009年的年末,按银行的常规,这一天领导会下基层看望第一线的员工,虽然我们这儿是退休人员的活动室,但也是领导的必访之地。上午才九点多,分管我们的冯书记、顾主席、傅总监就来看望我们了,带来了行领导和全行员工的问候。原本我,还有我们中的部分人也是在这一天做这件事的,跟着那时候的领导下基层,问候大家,并感谢他们一年的辛勤付出。因此,此时有人触景生情了,在一旁的欧阳突然对我说:“我们把开业时的一批人叫在一起,碰碰头,吃顿饭吧!”哦,他一定是想他们了。人老了,最富裕的就是回忆,不经意间就会触动哪根神经,想起一些事、想起一些人。
当时我一时语塞,答不上来,因为我不知道可不可以做这件事,也不知道能不能做成这件事。但回家后我还是想着这件事的,我还想起去年行里吃年夜饭时,坐在一旁的小葛跟我说,他们第一批进来的学生很想见见老董事长和老行长,原来年轻人也是很念旧的。翻开我那本老古董的“工号簿”,1993年1月9日开业前正式报到的有一百三十多号人,那一长串的名字历历在目,我估计其中大概有三十多人后来离开了我们行,但大多还是应该在上海的,像孙晓薇那样出国的,可能不多。再看看刚建行时的部门和岗位设置,人员捉襟见肘,许多是空置的,想把一个人放这儿,还想放在那儿,总之是摆不平啊。如果现在能让这些人再见面,那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就像我们知青从黑龙江回来后,都散到四面八方了,再见面时,这“说当年”的话多得说不完。再看这批人的名单,其中有三十来个已经或在今年马上要退休了,绝大部分都是当年的科级以上干部、部门经理、行领导,说句笑话,又可以去筹建一个银行了。在这批人的名单中还有四个已经离开了我们:徐器生、陶天九、唐宝康和郝宝昌,大家应该都还记得他们的音容笑貌吧,往事如烟,也并不如烟啊。
今年元旦,上海分行在上海音乐厅举办新年音乐会,邀请了上海交响乐团来演奏。我也收到了大红的请柬。因为上海音乐厅平移重建后我还从未去过,所以我和先生早早的就去了,在夜幕初降时,观赏了音乐厅四周的夜景,流光溢彩,风清树影移,风景很迷人。待音乐厅的大门一开,我们就顺门口的台阶拾级而上,到门口正手拿票子,等工作人员验票呢,只听得:“老师,你好!”一声唤,然后,左面右面,前面后面,都有人在跟我打招呼:“你好!你好!”让我一下子都答应不过来。听着这一声声亲热的呼唤,看着一张张熟悉而又有点陌生的脸,我心如潮水,感慨万分。因为很长时间没有见面了,他们有的职务已经发生了变化,有的已经带着家人孩子了;他们有的长大成熟了,有的已经发福了,也有的我感觉很熟悉却反映不出名字了,相隔的时间实在太久远了。进了剧场后,更是前后左右都是熟悉的人,有的还走到座位前和我说话,嘘寒问暖关心我的退休生活,让我本不平静的心潮更起伏。
上海交响乐团的演奏带着一百三十年的历史,让我们这样的人听来是无懈可击的,行里选择的曲目也都是非常经典的。那天下午,我事先都做了功课,查阅了每个曲目的出处,还试听了一部分。到了晚上,在经历了开场前“好久不见的见面”后,再听《回忆》,再听《似曾相识》,就更觉得意味深长了。
相思不如相见好啊,这是我在听了这场行里举办的音乐会后所想到的。好久不见的人见一面,会让人想起很多事,而且净是好事,充满了幸福的感觉。好久不见的人见一面,还有一种激励的作用,我看后生之辈成长起来,心里非常甜蜜;年轻人看我退休后生活得丰富多彩,他们也非常放心和满意。虽然这是一次非常短暂的见面,但让我回味无穷。
在建行十七周年的日子里,让我见到那么多行里的同事,真的很好!
二〇一〇年一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