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结局-评伊朗电影《小鞋子》的结尾
(2006-01-12 00:03:21)
处理好电影的结尾,往往会为电影增色不少,伊朗儿童影片《小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部曾经获得一九九九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影片,讲得是一个穷苦家庭孩子的生活故事:
生长在贫困家庭的小男孩阿里,在买菜时,把刚刚修好的妹妹莎拉的小鞋子给弄丢了。为了瞒住父母,小男孩决定让妹妹换穿自己的鞋去上学。就这样,每天上午,妹妹穿哥哥的鞋去上学。中午放学后,为了不耽误哥哥下午上学,妹妹要拼命地往家里跑,好与在街口等候的哥哥互换鞋子。哥哥换鞋以后,也拼命地往学校跑,但还是有时迟到,差点被校长给开除学校。后来,市里要举行五千米长跑比赛,获得第三名的奖品是一双漂亮的运动鞋。为此,小男孩坚决要求报名参加比赛,他要争取跑第三名,好把那双漂亮的运动鞋送给可爱的妹妹。比赛开始了,小男孩拼命地向前跑,他一心想得到第三名。但是,在最后冲刺时,小男孩却意外地获得了第一名。当大家都来向他祝贺时,小男孩却流下了痛苦的眼泪。他没有得到鞋的奖品,回到家里,兄妹两人默默无语。小男孩脱下那双已经破损的鞋子,将自己的双脚放到院中央的水池中,养在水池中的金鱼游过来,轻轻抚慰小男孩的双脚……。
电影《小鞋子》的这个结尾,应当说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给观众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特别难得的是,这个意料之外很自然,没有故意人为的痕迹。
在跑五千米的最后阶段,小男孩一直控制着自己处在第三的位置上。但到了终点冲刺阶段,突然有两个男孩冲到了小男孩阿里的前头,为了保住第三名,小男孩必须奋力冲刺。几个男孩几乎同时冲过了终点,并倒在了地上。小男孩问道,我是不是第三名?当老师告诉他,你何止是第三,而是第一时,小男孩眼中的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人们以为这是激动的泪水,其实这时只有观众知道,这是失望、痛苦的泪水。这是一个真实的结局。这个结局是那样的合情合理,毫无杜撰之嫌。这样的结局令人生出许多感慨,生出几分伤感,也生出一些思考。
我们不妨设想结局不是这样,而是进行如下处理:例如,小男孩如愿已偿获得第三名,得到了鞋子奖品,妹妹高兴地穿上了新鞋;或者,小男孩没有取上名次,了解内情以后,运动会特意决定奖给小男孩一双鞋,帮助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或者,虽然小男孩取得了第一名,却想要第三名的奖品,运动会的组织者了解到小男孩的特殊情况以后,同意了小男孩的要求。这些以大团圆为宗旨所设计出的结局,仔细想来,不仅老套,而且是那样的平淡无奇,没有悬念,毫无回味的余地。
相反,电影《小鞋子》现在的结局,在不经意间,告诉了我们许多生活中真实的东西:有的体育比赛是为了荣誉,为了第一;但有的体育比赛不是,他可能是为了一个愿望,为了某些物质利益,甚至仅仅是为了一双鞋。而这些也是很高尚的。还有,当你的希望落空时,你能象那个小男孩那样平静地接受现实吗?小男孩想获得第三的愿望却因为戏剧性获得第一而落空。这就是现实生活的另一面,我们应该学会面对生活的另一面。这些发人深省的启迪,绝不是大团圆的结局所能给予我们的。
伊朗影片《小鞋子》虽然是一部儿童片,但其能从小孩生活中,拍出大道理,特别是匠心处理好电影的结尾等都是很值得我们中国电影工作者虚心学习的。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