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不断突破国产离岸电站系统
2022-09-24 18:05:08
日前,在中海油
“恩平15-1”海洋钻井平台上,由中国船舶陕柴重工承制的国产首套SXD-MAN16V32/40型7600KW原油发电机组实现海上点火动车成功,并顺利并入平台电网,正式担负起为平台生产、生活提供电能的重任。目前机组已实现连续运行,各指标参数正常,运行平稳。
中海油 “恩平15-1”海洋钻井平台
恩平15-1中心平台是亚洲最大海上石油生产平台,恩平油田群开发项目最重要的海上设施,由上部组块和导管架两部分组成,总高度约160米,上部组块重18880吨,总重量超过3万吨,是目前亚洲重量最重、设备最多的海上石油生产平台。恩平15-1中心平台所在的恩平油田群是我国目前智能化水平最高、绿色低碳开发最早的油田群之一。
据悉,“恩平15-1原油发电机组”项目是陕柴重工
“FPSO大功率平台电站”科研成果工程化的首次应用,也是中海油首次引进国产化7600kW原油发电机组的大胆尝试,一举打破了海洋工程领域“‘洋’电机,贵但难舍的”的垄断局面,为中国大功率平台原油发电机组开发和应用积累了成功经验,提升了“中国制造”进军国际海洋工程市场的形象和底气。
2021年中海油深圳分公司陆丰14-4平台已开启自主发电机组运营,该平台为8腿24井槽导管架钻采平台,整体浮托重量约15000吨,设计水深约144.3米,主要开发陆丰14-4和陆丰14-8两个油田。平台除配有模块钻机、生活楼、原油处理和外输、生产水处理等常规设备外,还配备了由3台7600千瓦的原油发电机组和一台10000千瓦的透平发电机组组成的供电系统。
与陆地发电设备相比,由于受海上平台地理位置和空间限制,海上发电机组布置分散,单台发电机的装机容量小,发电效率偏低,能耗约为岸上大机组的2-3倍,既不利于节能减排,其供电稳定性也远不如陆上电网。与陆用发电机组相比,海上大功率原油发电机运行条件苛刻、技术要求更高,海洋环境要求机组具备防盐雾腐蚀等功能;机组所用原油燃料组分复杂多变,含重金属、蜡等杂质较高,对机组腐蚀性强;海上平台和FPSO空间有限,要求机组占地面积小、高度集成化;特殊的电站运行模式要求机组具备更高的可靠性、稳定性等。长期以来,该领域一直被国外企业所垄断。
2010年,陕柴积极响应国家海洋工程装备国产化要求,经过不懈努力,成功签订中海油流花钻井平台坞修改建项目2套SXD-MAN12V32/40原油发电机组供货合同,并于2011年11月顺利交付用户。结束了我国海洋钻井平台主电站原油发电机组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历史,让国产海洋钻井平台用了上国产“心脏”,陕柴也由此成为第一家进入我国海洋工程原油电站市场领域的中国企业,并先后承制中海油文昌13-2油田综合调整开发项目、恩平15-1原油发电机组项目,形成了一支以设计、工艺、加工、安装、调试、服务为一体的平台电力模块成套团队,实现了陕柴由设备供应商向项目总包商的转变。
传统的海上油田自发电模式能耗大,将陆上电力通过海底电缆输送至海上油田平台,可为海上油田降碳提供有效解决方案。中海油积极探索岸电应用,已建成渤海海域秦皇岛32-6、曹妃甸11-1油田群岸电应用示范项目,这是我国首个海上油田群岸电应用项目,也是世界海上油田交流输电电压最高、规模最大的岸电项目。渤海油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2021年将实现原油产量3000万吨。该油田现有发电机组145台,装机容量近130万千瓦,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用电水平。
中海油不断突破国产离岸电站系统
日前,在中海油 “恩平15-1”海洋钻井平台上,由中国船舶陕柴重工承制的国产首套SXD-MAN16V32/40型7600KW原油发电机组实现海上点火动车成功,并顺利并入平台电网,正式担负起为平台生产、生活提供电能的重任。目前机组已实现连续运行,各指标参数正常,运行平稳。
恩平15-1中心平台是亚洲最大海上石油生产平台,恩平油田群开发项目最重要的海上设施,由上部组块和导管架两部分组成,总高度约160米,上部组块重18880吨,总重量超过3万吨,是目前亚洲重量最重、设备最多的海上石油生产平台。恩平15-1中心平台所在的恩平油田群是我国目前智能化水平最高、绿色低碳开发最早的油田群之一。
据悉,“恩平15-1原油发电机组”项目是陕柴重工 “FPSO大功率平台电站”科研成果工程化的首次应用,也是中海油首次引进国产化7600kW原油发电机组的大胆尝试,一举打破了海洋工程领域“‘洋’电机,贵但难舍的”的垄断局面,为中国大功率平台原油发电机组开发和应用积累了成功经验,提升了“中国制造”进军国际海洋工程市场的形象和底气。
2021年中海油深圳分公司陆丰14-4平台已开启自主发电机组运营,该平台为8腿24井槽导管架钻采平台,整体浮托重量约15000吨,设计水深约144.3米,主要开发陆丰14-4和陆丰14-8两个油田。平台除配有模块钻机、生活楼、原油处理和外输、生产水处理等常规设备外,还配备了由3台7600千瓦的原油发电机组和一台10000千瓦的透平发电机组组成的供电系统。
与陆地发电设备相比,由于受海上平台地理位置和空间限制,海上发电机组布置分散,单台发电机的装机容量小,发电效率偏低,能耗约为岸上大机组的2-3倍,既不利于节能减排,其供电稳定性也远不如陆上电网。与陆用发电机组相比,海上大功率原油发电机运行条件苛刻、技术要求更高,海洋环境要求机组具备防盐雾腐蚀等功能;机组所用原油燃料组分复杂多变,含重金属、蜡等杂质较高,对机组腐蚀性强;海上平台和FPSO空间有限,要求机组占地面积小、高度集成化;特殊的电站运行模式要求机组具备更高的可靠性、稳定性等。长期以来,该领域一直被国外企业所垄断。
2010年,陕柴积极响应国家海洋工程装备国产化要求,经过不懈努力,成功签订中海油流花钻井平台坞修改建项目2套SXD-MAN12V32/40原油发电机组供货合同,并于2011年11月顺利交付用户。结束了我国海洋钻井平台主电站原油发电机组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历史,让国产海洋钻井平台用了上国产“心脏”,陕柴也由此成为第一家进入我国海洋工程原油电站市场领域的中国企业,并先后承制中海油文昌13-2油田综合调整开发项目、恩平15-1原油发电机组项目,形成了一支以设计、工艺、加工、安装、调试、服务为一体的平台电力模块成套团队,实现了陕柴由设备供应商向项目总包商的转变。
传统的海上油田自发电模式能耗大,将陆上电力通过海底电缆输送至海上油田平台,可为海上油田降碳提供有效解决方案。中海油积极探索岸电应用,已建成渤海海域秦皇岛32-6、曹妃甸11-1油田群岸电应用示范项目,这是我国首个海上油田群岸电应用项目,也是世界海上油田交流输电电压最高、规模最大的岸电项目。渤海油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2021年将实现原油产量3000万吨。该油田现有发电机组145台,装机容量近130万千瓦,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用电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