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盆地位于吉林省东部,延吉州的东南部,近似正方型分布,地理位置包括延吉市、龙井市及和龙市北部一部分,面积约1670km2。该盆地是中生代形成的中小型断陷-坳陷盆地,基底为古生界浅变质岩系,侏罗纪中期发生断陷活动形成刺猬沟组中酸性火山岩及其碎屑岩,属东部中生代含煤残留盆地群中面积较小的盆地。延吉盆地大地构造位置是吉黑褶皱系延边优地槽西南端,盆地由两坳一隆一斜坡构成,沉积岩厚度达2700米。2009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CNPC)和大庆油田公司的有关专家对延边地区沉积盆地进行了勘探,初步结论是该盆地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资源评价的结论是延吉盆地石油远景资源量1.22亿吨,地质资源量0.49亿吨,可采资源量0.13亿吨;延吉盆地天然气远景、地质和可采资源量离别为264亿、119亿和60亿立方米。油气在区域上主要分布在龙井市东盛涌镇、德新乡及延吉市周边地区。今年6月,国土资源部下达《2010年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和评价项目计划的通知》,将“延边地区石油地质条件战略调查”和“延吉盆地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纳入2010年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项目计划。近日,国土资源部批复,延边地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项目进入实质性勘探阶段,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项目即将从龙井市全面铺开。
延吉盆地露头区很早以前就发现油苗,日伪时期曾有日本人在龙井市智新乡一带(大砬子组)找油。上世纪50年代初,当地农民在这一区域挖洞取油砂,老百姓误以为是煤。1977年,吉林油田会战指挥部派人到延吉盆地进行石油天然气情况踏查,在旧址附近找到油砂并向省和国家有关部门报告,提出对延吉盆地油气资源进行勘查的建议;80年代初,国家有关部门确定由大庆油田组织勘查。延吉盆地油田油气资源第一口勘探钻探井于1986年由大庆油田完成,到2003年4月,大庆油田累计完成各类钻井29口,总投资近3.6亿元。作为勘探成果的标志是在位于延吉市北大的"延10井"发现了工业油流(经压裂试验日产原油2.26吨)、在位于龙井市德新乡的“延4井”发现了工业气流(经测试日产天然气11000m3)。
2005年3月,经中石油股份公司批准,延吉盆地油田石油、天然气资源由大庆油田公司与延边华新石油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勘查与开发,其中,勘查面积为403平方公里。2006年8月,延吉盆地油气资源新一轮勘查启动,当年完成了对延12井(位于延吉市伊兰镇东兴村)、延14井(位于龙井市东盛涌镇长南村)和延4井(位于龙井市东德新乡)的压裂、射孔和试采,其中延14井日产原油8.61吨、延4井日产天然气5000m3的高产工业油气流,一举突破出油关。
经过对所获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延吉盆地具二隆二坳的构造格局,盆地内发育中生界铜佛寺组和大砬子组两套烃源岩。东部、西部两坳陷两个组有机质丰度发育不均,西部朝阳川凹陷铜佛寺组有机质丰度高,东部清茶馆、德新凹陷大砬子组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Ⅱ、Ⅲ型为主,且大多进入生油门限。各组储层物性明显不同,盖层主要是产油层组内发育的泥岩,由于太平隆起上缺失大砬子组、铜佛寺组地层,没有形成全盆地盖层,是本区油气聚集和保存的不利因素。延吉盆地存在朝阳川、清茶馆-德新两个含油气系统。通过含油气系统特征分析,发现朝阳川凹陷生油强度最大区周缘,清茶馆凹陷生油区的西缘、南缘,以及德新凹陷北部隆起带为本区的重点勘探目标。另有关专家认为,延吉盆地封闭之后,由于受到来自东部的强烈挤压应力,盆地东部边界南北向断裂成为逆掩冲断层,把海西晚期花岗岩类推到白垩纪地层之上,很可能有部分油气埋伏在推覆体之下。如果这一认识得到证实,将增大延吉盆地油气远景向东扩大的可能性。
经过不懈努力,延吉盆地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喜报频传,各项勘探与开发工作在州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怀下稳步推进。延吉盆地石油天然气资源及开发始终倍受全州各族人民的关注和期盼,随着新一轮勘探开发的启动,目前进展顺利,延吉盆地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必将迎来高峰期,黑金必将助推当地的经济发展,造福当地民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