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汉“矮子”之死留下多少疑问?
标签:
路走日子查探生灵情感 |
分类: 原创 |
流浪汉全世界每一个隐秘的犄角旮旯都能搜索出一大帮来,绝对不是我们的独有特色。对于这样一些人各国都在绞尽脑汁想办法予以解决着。不过只要有一天世界上存在着贫穷、饥饿,发生战争与不可预测的疾病流行的现象,存在着社会财产分配不公,有家庭中暴力根苗种种原因交织在一起的存在,就会出现这样一个流动群体,成为令人不得不面对的社会现实问题。
中国虽然已经被标榜着坐上了世界第二把交椅,好多指标似乎一夜之间飙升到了显赫的位置之上,但是发展中的国家分母无穷大,啥幸福指数只要用人均来计算就不会那么趾高气扬了,更别说未富先老的拖累多多了。我们已经进入一个老龄化的社会是不争的事实,可是在一家一户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传统模式遭到冲击,新的机制还没有彻底完善的情况下,应该如何面对,怎样解决就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火烧眉毛顾眼前,到底如何破解这个瓶颈呢?
不管你研究没研究好,无论你承认不承认,流浪汉不分男女已经客观存在于现实中,不可能靠官方上嘴唇下嘴唇一耷拉就能够横扫千军如卷席。
北京进入冬季,皇城根下惊现“井中人”,细一打听原来已经有了几十年的经历,只是没有拿到台面上,人们不知道其中的奥秘,莺歌燕舞中哪能让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呢?马上有城管的暴风骤雨在行动,掏出蜗居中的破衣烂被,拉来水泥沙石填埋一个个藏身之处,看看狡兔三窟的各色人等该如何天当被地当床混得下去?目前经过曝光,有些有劳动能力的人因祸得福,被招去混个泥饭碗,一月3600多元薪水,还管吃管住呢。可是绝大多数的流浪汉恐怕就没有这种待遇了,只能重复着被和谐回到老家去呆几日,一时没注意再跑回到皇城根下讨生活,城市边缘谋生,哪怕是下水道中也能藏身与管理者们打游击。
面对着这样一个群体,真是豆腐掉灰堆--吹不得、打不得,到底应该如何面对呢?某大城市不惜费心费力抛洒纳税人的真金白银在桥下铺满水泥钉,有感来犯之敌包管让他夜不能寐遍体鳞伤哭都来不及。
还有的城市出手更重,只要发现有流浪汉,就立即“驱逐出境”,矫枉过正必须出狠招下狠手,不能留下任何余地。
存在就有合理性,无论怎样围追堵截,这个社会问题都不可能一夜就能春风化雨,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恐怕仍旧是曲折的。打架斗殴、盗窃、抢夺,聚众淫乱,疾病蔓延等等问题是经常发生的,特别是最近几年出现的多起流浪汉死亡事件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矮子”是外地流入古都西安的流浪汉,没名没姓更没有人关心过他的衣食冷暖,只知道他在两个货场之间周而复始的乞讨度日,即便是热心的司机几番探究也无法知道他心中的秘密,姑且就都喊着“矮子”把一切代替,人成了一个符号,如同监狱中一喊数字立马就能蹦出一个半死不活的生灵来一样,“矮子”便是人们所知的一切秘密。
天冷了,不能怨衣单,城市供暖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哪怕造成新的雾霾天也在所不辞了。只是可怜见的“矮子”无法在露天地中躲避风寒,早上环卫工人还看到他哆哆嗦嗦躺在路边,转身回来时竟然是生死之间的时空转换!
面对不该发生的死亡案件,派出所掌握的线索太少无法验明正身,民政部门说了遇到这样的事情可以拨打救助电话,况且街头查探的事情正在进行中,谁知道“矮子”能够散手人寰?
人死不能复生,“矮子”身后留下多少谜团?
哪里来的流浪汉,是家庭暴力离家出走,还是城市化进程中被驱赶。据披露曾经打工赚钱糊口,难道也是拖欠工资不给一怒之下干脆捡折箩混吃等死就为这一天。街头冷,地上寒,佝偻躯体难上难。
民政在努力,不知道是锦上添了多少花得到称赞,雪中送炭费力不讨好只会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不然的话满大街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天的“矮子”为啥头场降温就一命呜呼了呀?
派出所对于外来人口管理十分苛刻,为什么对于“矮子”却一无所知,直到其“寿终正寝”还是一头雾水,真是令人遗憾。
社会上对于老人变坏,还是坏人变老依旧争论不休,到底是扶还是不扶莫衷一是的时候,对于“矮子”早都已经麻木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困扰让人们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了,你就是设立无数电话恐怕也不会有人惹火烧身了,所以这样的悲剧才会屡屡发生,老百姓只能是一切尽在不言中!
又一个流浪汉在严冬中仙逝了,留给我们多少思索与不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矮子”一路走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