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德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边远的广西山村教书育人,分文无索不算,还要将父母寄来的钱与乡下那些‘野孩子’分享,将稿费捐出,过着苦行僧的生活,虽然应试教育中惨败,学生在他的实践里平均20分,家长不欢迎,校方不买账,丢盔卸甲的奔向一群留守儿童,开始有人怀疑他是特务,孩子也没看好这个山姆大叔,是时间和空间改变了一切,他乐此不疲,那些缺少父爱母爱的少年们已经离不开他,他亦魂牵梦绕在此,乐不思蜀了。
卢安克其貌不扬,瘦削颀长的身子骨儿,当年在这儿摔伤的腿依然有些僵硬,足下一双张嘴笑着的球鞋相伴着褴褛的衣衫,比乞丐强不到哪去。孩子们看到他就像蝶恋花一般将他扑倒,好一幅现代田园风光图啊。心与心的碰撞,爱与爱的衔接,他说了,就是现在去死也值了。
有教无类是中国几千年前的圣人孔子提出来的,然而事实上真正做到的不多读书写文章的大雅之堂不是谁都能如愿以偿的,卢安克做到了,每天混在孩子中,吃住睡在一起,传道授业解惑融合在一起,高低贵贱之分化解了。
无目的教学方式,变我说你听为探索,从兴趣出发,到知书达理为止,源于自然回归自然,乐趣无限。
为精力过剩的孩子寻找广阔的空间,排电视剧改变多少年来斗狠的习惯;孩子的作文可以实实在在的写骑猪的乐趣,别人随心所欲的画出内心的感受,创意无限;树的根抓住大山能够生存,滥砍盗伐者的孩子却出面阻拦,别毁掉下一代的饭碗。
外国人卢安克,中国情白求恩。一无所求,全身投入,面对这种伟大,我们该有多么渺小。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不赌博,不酗酒,每月仅消费100元足矣无所求,没有任何欲望,我们之中谁能做到?
教育被誉为树人,扭曲灵魂去挤独木桥,思想僵化,行为怪癖,失去自由翱翔的翅膀,还有什么理想。
师道尊严,长者为尊。卢安克自己混迹于学生之中,大孩子头似的,潜移默化的教书育人,和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相左,但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的勤和苦被他变成了欢乐,不也是一种捷径吗?
卢安克,了不起,真得好好向你学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