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2022-04-24 08:37:44)
       慧能由于听到这句话而开始顿悟,但对于我这种凡夫很难理解。镜观的思想最早从阳明心学得知,大概意思就是我们之所以看不清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就是因为我们的本心被各种欲望蒙蔽了,就像一面镜子布满了灰尘,一来导致镜子无法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二来导致各种事物在镜子的灰尘上留下了各种痕迹。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扫除这些灰尘,发现我们的本心,并且让本心像镜子一样只客观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而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当学习金刚经之后,突然发现这个思想原来是佛学里非常重要的理念,成为观照,应无所住就是不要留下痕迹,当你达到这个境界后就会而生其心,意思就是能发现自己像镜子一样的本心。因此猜想,阳明先生的心学也是引用了很多佛学的知识。
      所以有那句著名的佛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即使如此,对于我一个学习科学知识的人来讲还是不能很好理解,但这个道理至少告诉我一个基本道理,当自己一旦起了动念就要立刻跳出来观察自己这个动念是否是被欲望蒙蔽了的,并不是本心发出的动念。
      直到有一次我看抖音,看到很多主播表现出的人间百态,看到他们脸上写满了各种欲望,我突然明白为什么佛学或心学一直讲发现自己本心才是最大的智慧。这个道理还真的可以从科学的角度去解释,我们可以把人的欲望看做波动,就像股票走势一样因为各种原因上下波动,我们被蒙蔽了心其实就是这样,会因为各种欲望而产生各种动念,这个动念就是波动。那如何才能客观的去评价这些波动的,这时就需要一条不波动的直线,我们用这条直线就可以计算波动的幅值和频率,这条直线就是我们的本心,所以常听说:心静如水,遇事不起一丝涟漪,当你的心像平静的湖面时,红尘中各种波动在你眼里就看的清晰了,反之你的内心本身就是波动状态,怎么可能去有效衡量红尘中的各种波动。
      就像电路板需要一个基准电压Vref,其他元件电压都可以波动,但都要参考这个Vref,当我们的本心就是这个Vref时就可看到电路板全局的运行模式,也就是看破了红尘,你的认识就提升了一个维度,这就是更高级的智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