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北作家“三人行”:邓刚、马原、皮皮

(2013-12-20 14:18:04)
标签:

东北作家

三人行

邓刚

马原

皮皮

杂谈

分类: 传记文学

东北作家“三人行”

—— 邓刚、马原、皮皮

魏心宏

东北黑土地出过不少作家,现代文学史上“东北作家群”中最有名的萧军、萧红、舒群、白朗等都是赫赫有名。“新时期”以来,优秀作家辈出,我接触比较多的有三位:邓刚、马原、皮皮。

邓刚

邓刚是大连作家,《迷人的海》《龙兵过》《阵痛》等作品曾轰动一时,现在邓刚似乎不大为人所知了,但还是在不断写东西。马原是“先锋派”的主将,当年那可是个头角峥嵘的角色,不得了;但这几年当了教授,下海南,去云南,最近听说还挨了打,不知怎样了。皮皮是个另类,小女人小说写得很有味道,市场上很红火。

我与邓刚认识很多年了,他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智者。

http://s10/mw690/001jA548ty6F8H6s9qF39&690
                               邓刚

邓刚是大连人,个头高大,脸膛红润,说起话来粗声大气,还喜欢来回地比划手势。如果这么看,邓刚似乎是个五大三粗的北方汉子,可是,你只要稍微近点接触他,你就立即会为他的聪敏睿智留下深刻的印象。

80年代初期,有一次我们在上海淀山湖举办笔会,专门邀请了全国很多大作家前来参加,邓刚那时候刚因为写了《迷人的海》得到了全国小说大奖而出名,他来参加笔会,对笔会来说,绝对是重要的。邓刚最擅长的是说笑话,经常把我们都聚在一起说得大家乐翻天。王蒙那时候已经是闻名遐迩的大作家了,可是见了邓刚还是憋不住要来几句笑话。邓刚煞有介事地为我们来解读王蒙创作的奥妙,结果把王蒙说得也喜笑颜开起来。我们社的老编辑修晓林是长年专门负责与邓刚联系的,邓刚对晓林赞赏有加,说晓林看上去长得如同朱时茂一般威武英俊,可是却是一个心细如女孩子一样的南方男人。晓林也被邓刚说得难为情起来。邓刚还对我说,像晓林这样老实的好编辑,在全国也不多,你们可要好好用他。

邓刚回到大连以后,当上了作家协会主席,大连政府还为他安排了公安局去挂职代理局长。我问晓林,那邓局长一定是抓坏人的好手了?晓林说,那样子一出来,坏人就怕了。

大概是七八年前,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会议在上海锦江饭店举行,我已经好多年都没见到邓刚了,那次邓刚来,还带来了女儿,和他一样也是高高的个头,不过样子长得分外清秀。我对邓刚说,快当老丈人了吧。邓刚一扬手:还早呢。

邓刚的小说充满着一种智慧和彻悟,我感觉他有一种非常概括的思维方式,看事看人角度都很高,说出话来给人一种顿悟感。邓刚去年为我们社写了长篇小说《绝对亢奋》,记述他的故乡大连从孩子时代起的岁月与人生。从这个小说当中,我们可以窥见邓刚的一些经历,这位海边长大成熟起来的作家是大连的荣耀。

马原

 

如今无论是电视剧还是晚会,到处都是东北人的身影。最近北京的三联周刊专门做了一期专刊,封面标题是《东北人都是大明星》。细想一下,这几年,东北还真的出了不少演艺高人。赵本山的本事就在于,他能把个中央电视台活活整成了东北电视台。

其实,在东北艺人走红之前,作家当中也有那么几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马原。马原写小说,上来就用“我就是那个写小说的汉人马原”这样的句子,这在80年代还真是很离奇的做法。马原一是靠着自己的艺术个性和禀赋,另一个就是靠着闯西藏时的见闻,给拉萨的八角街写起了传奇。马原的小说艺术感觉好,他读书多,尤其是外国小说家的作品,几乎没有没看过的。我在北大读书的时候,爱标新立异的教授张颐武专门开一课,就说马原的实验小说《第一种报复:雪利冷饮店》,说那小说所探索的是语言的困境。我听了觉得还真有那么一点道道。

http://s8/mw690/001jA548ty6F8H8w6er37&690
             马原

马原的个头高大威猛,年轻的时候还喜欢留点小胡子之类,很有一种威虎山上下来的架势,可是你只要和他熟了,你就会发现,马原其实并不粗,而且很多的时候还显得很细心,很温柔。马原和我说他这个人其实日子过得挺没劲的,除了写小说也没什么特殊的爱好。不过我知道他还爱收藏手表和金笔什么的,大概也是一种玩法。

有几年,马原去了海南,在那里做起了电视,不过不是电视剧,而是为一些即将过世的文坛老人拍摄一些抢救性资料。我不知道马原这是出于什么目的,反正觉得既然是朋友,就不会做无用的事。马原后来来了上海,在同济大学新组建的中文系当主任,小说也不怎么写了,很多时候都在课堂上给新一代的孩子们讲授如何阅读大师,从但丁到莫拉维亚,从他的讲稿当中我发现他似乎有点偏爱意大利文学。

皮皮

 

皮皮这个名字听上去似乎有点卡通,可是,她却是很有才华的纯文学作家。本名叫冯丽。

皮皮是沈阳人。我上个星期为了她还专程去了一次沈阳。皮皮年轻的时候曾去过西藏,在那里居住了八年,后来就出国,去了德国,在那里也生活了很多年。她出国之前在国内也出版了不少小说和散文。最近我们出版社为她出了十卷本的皮皮文集,收入了她在那个时段里写就的全部作品。

皮皮的小说比较多的关注着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婚恋故事,她的小说《比如女人》《所谓先生》都是很有名的作品,出版之后还被改编为电视剧,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和很多知识女性相同的是,皮皮关注着也怀疑着处在婚恋当中的男女之情,她对恋人之间的情感不断地发出追问,她所要探寻的就是人的情感与周边的复杂环境之间的关系。

与很多小说家一样的是,皮皮在学习小说创作之初,也是一个文学狂热的爱好者,她读书甚多,在女作家当中少见。外国作家当中也不是看那些路人皆知的作家,而是对很多冷门的作家如意大利的艾柯、法国的莫利亚克、萨冈以及拉美的很多作家都很熟悉,她希望通过阅读他们的作品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创作灵感。事实上在很多时候我认为皮皮都是一个极有教育观念和研究的人,她很强调教育在人生与社会发展当中的重要作用,而在另外方面,她对所谓的物质化倒不是很看重。确切地说,她是一个重视人的精神存在多于物质存在的知识女性。

皮皮还写过一些与儿童有关的文字,《全世界都八岁》,很难说这就是给儿童看的读物,她似乎不是很重视谁在读她写的书,她只是要求自己按照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去写作。

http://s10/mw690/001jA548ty6F8HajOshc9&690
                       皮皮

皮皮是很感性的作家,与很多女作家不同的是,她对很多与形式有关的艺术似乎天生的就有好感,摄影、雕塑、美术,她都很热衷,还出版过画册和影集。我看她的样子,也很与众不同,那天我到宾馆的时候,她已经在前台等我,我看她的背影,彷佛就是一个穿着黑色长裙的欧洲女性一般,尽管我是近视眼,但我还是很远就看出那就是皮皮。

(原刊载《传记文学》2013年第7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