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春期孩子的教育

(2006-01-24 19:55:19)

青春期孩子的教育

 

各位家长:

 

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说说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大都在1114岁之间。马上要进入青春期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有很强的“叛逆”心理。不知道大家发现在没有?

 

例。我们刚搬新家的时候,我做好饭快活地端上来,他会欢快地叫我店小二。并问我多少钱?我说两元,他会马上用纸画上两元,送给我。为此专门为我准备了一个盒子,为我计算收入。那一阵我们对这个游戏玩得津津有味。前几天,我和他说起。他懒洋洋地说:“老大,我早不玩那个了,无聊!”我很惊讶说:“你这么大也会说无聊?”他接着说:“拜托,老大,我们班同学早就会说了,都什么年代了?”

 

所以说孩子大了,父母得跟着成长,不能抱着老思想不放了。由于这个阶段孩子随之自己的长大和与社会接触面的扩大,知识面的拓展和经验的增多,他们的眼界更加开阔,兴趣也逐步由家庭转向外部世界。他们希望独立,不再像儿时那样事事听从父母,如果父母过多地干预他们的事,他们则会不高兴,甚至产生对立情绪。许多父母对孩子的这种强烈的独立倾向表现不理解,感到悲伤和失望,认为自己为孩子吃了很多苦,而现在孩子翅膀硬了,不需要自己了,于是总是把孩子紧紧抓住不放,事实上这样做是不对的。

  青少年虽有强烈的独立倾向,但由于他们在经济上还不能自立,在生活的许多方面还需要父母的帮助,所以还得依赖父母,这样就使他们陷入一种要求独立和在生活上经济上以来父母的矛盾之中。针对孩子这种心理,父母应该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首先建立朋友关系。这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种连续持久的关注。不是今天心情好就和孩子好好地相处,明天心情不好就把孩子痛打一顿或者痛骂一顿。必须是像朋友那样和他相处、平等对待他们,绝对不是对他们发号施令!

是朋友,可以敞开心扉交流。我们每天要分配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交谈,从中能了解到孩子的性格、脾气以及能力的成长。而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有了情感的理解,就容易产生信任,对孩子的症结形成,就有了深刻理解,从而教育孩子,帮助孩子走出困惑。

我对孩子,一般每次放学都会给他一个拥抱。然后问他:“今天心情好吗?”他就会不停地给我讲学校的事。如果孩子愿意和我们畅开心扉,那么,这个青春期就不难渡过。无论什么时候爱是第一位的,要给孩子一种无条件的爱。你学习好,我爱你,你学习不好,我依然爱你。

和孩子交流,要注意技巧。上个星期天。他不肯去理发。我知道他想玩游戏。我就问他:“为什么不想去理发呢?”他:“不为什么,就是不想去?”我笑了:“呵呵,也好,反正头发长长了,也不是大寺问题。你可以选择下个星期理发,也可以干脆不理,我们留长发,还可梳个辩子呢!”他说:“我不留长发,女人才留长发呢,妈妈,我还是今天理发吧。”看,就这样不用吵闹,问题解决了。我想只要我们肯动脑筋,讲究方法,青春期的孩子并不难对付的。

第二、再富不能富孩子

  1.在孩子吃的方面,必须保证孩子吃好、吃饱,但不需要让他们吃得太好、太饱。不让孩子去追求高档食品,平时尽量控制零食,不许孩子挑食,家里做什么饭菜,就吃什么。平时在家做饭时,不用总是问他们:想吃什么?这个吃吗?那个吃吗?盛到碗里的饭、夹到碗里的菜,必须吃完,不能浪费。

2.在孩子穿的方面,保证孩子有衣服穿,穿干净衣服,就行了,如果一味地让孩子穿名牌。孩子就会攀比。往往会适得其反。

我们是做生意的,经济条件还说得过去。但我从不纵容孩子。所以现在孩子很少要钱买东西,买东西之前都会先问一问价钱,贵了就坚决不买。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习惯。

第三、和孩子建立弹性的亲子关系

成人要追随孩子的发展成长。孩子逐渐走向独立,成人对孩子就不必事事帮他。不要过于啰嗦,要看到孩子的能力和成长。有时孩子不愿听到家长的念叨,觉得家长老一套,不愿跟家长多谈,就是因为家庭中的亲子关系缺乏弹性。

有弹性的亲子关系是,家长了解孩子能力的发展,对孩子能做的事情能放手让孩子去做,只是在孩子确实需要帮助的时候才去帮助他。这样成人和孩子双方都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把孩子当朋友,有什么问题和孩子商量。这样孩子遇事就很有主意。

比如我有一次上楼梯时,一个陌生人跟在我们后边,他说:“我去你们家看看有没有电。”我正在想着如何拒绝,孩子马上说:“叔叔,请你在这等着,我看了再下来告诉你!”那个人笑了说:“好吧,你是不是怕我是坏人。”我也笑了,这人不一定是坏人,但孩子这个问题处理得非常好,我回去还特地对他进行了表杨。

 第四、注重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怎么去让孩子生长自信心呢?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应该是鼓励的、肯定的。这就是赏识教育的问题。一定不要对孩子说的几句话:你这个笨蛋!你什么样事都有做不好。不要总是说孩子这不对,那不好。这些贬义的用语对孩子自信心的树立都是不利的。孩子做事情,即使做不好,也要肯定孩子做事的良好愿望。实际上,家长这时能体谅他,给孩子机会去重复操作,孩子自然会进步,自信心也一步一步建立起来。 赏识教育我就不用多说了。

  第四、给孩子创造与同龄人接触的机会

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接触的都是成人,他需要和同龄孩子接触、游戏。在庭院中、在休闲时、在游乐场中,我们都要让孩子去接触与他年龄相近的孩子,发展社交能力,知道如何与他人相交往,避免在一个封闭的家庭环境中,失去交往的机会与乐趣。孩子该玩时一定要玩,这是人生发展不可缺失的。我讲一个故事:一个家长带着十七岁的儿子向心理医生求助,因为十七岁的孩子却只会象三五岁的孩子一样只会玩玩具,拿着一只水枪四处射。其它什么事情也做不了。追根溯源,孩子的外公是个教授,在孩子三岁以后开始教孩子背诗认字,根本不准去玩。当时的孩子会背很多诗句,让别人很是羡慕,曾被人称为“神童”。只是他们忘记了,3-6岁的孩子主要活动游戏,他们的知识也是游戏中获得的。他们剥夺了孩子的游戏权,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结果是到了十七岁,孩子回到了3 岁。此时的父母,欲哭无泪,再也不想要什么神童,他们只求孩子恢复正常。能象正常人一样生活,就谢天谢地了。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我们做父母一生的功课。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人听过一位教授的课,他谈到对孩子的希望,一。健康。二。快乐。三。对社会有用。 让孩子幸福是我们最大心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彩色的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