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开好研讨会

(2013-01-31 15:06:26)

昨天,应邀参加珠海一家企业的品牌策划研讨会。但感觉没有达到很好的研讨效果,看起来主办方准备不足,而且应邀前往的策划方也有点太以客户为中心,客户说啥是啥,没有达到一个专业机构应有的专业和职业高度。说是研讨会,结果开得有点像群体集会,主题分散,东扯西拉,甚至让人担心会出现广场效应。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一切人群聚集的公开场合,人们常常会有与日常生活大相径庭甚至完全相反的言行,这不是一个知识性的愚昧无知问题,而是基本的人性问题,是无意识统治下的群体心理问题,这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为广场效应。换句话说,广场效应是在广场里,什么都可以有就是没有主题。

2011年11月,郑州滑县一农民在黄河边种植的60亩萝卜丰收,却遭遇市价大跌,考虑到销路不好,该农民决定将萝卜免费赠给市民吃。此事经媒体报道后,上万人来拔萝卜,但意外的是,不仅20万公斤萝卜被拔光,包括附近大约两万公斤红薯在内的其他蔬菜也被拔走,农民蒙受了相当大的损失。由于没有有效地进行人流控制,很多人同时在菜地中采收,使这块菜地进入典型的“广场效应”状态。

昨天的“研讨”场景让我疑虑丛生,不明白主办方的意图为何,到底你们是请策划方来展示他们的实力,还是让其帮你们做品牌策划与传播?如果定下来做专业服务,那到底是做品牌策划,还是品牌传播?抑或都有?这次研讨给我的感觉是,策划方很善良,很敬业,很真诚,只是不太职业,既如此,为何不提前进行客户需求调查呢?

近年来,尽管经济条件好转,会场越来越豪华,会后宴席越来越上档次,但研讨会本身却失去了由衷的判断,越来越寡淡无味。判断和批判是研讨的手段与特征,研讨会一旦远离事实判断和价值臧否,批评严重缺席,发言只会打酱油,甚至于捣糨糊,研讨会的理性力量不复存在,嗷嗷待哺的创意也会失去智力给养。

研讨会应该怎么开,虽不可能有定式,但认真、较真是起码的原则,需要主办及主持者开放、开明,有技巧。可惜,昨天的研讨会几乎被策划方绑架,他们太想获得主办方的认可了,但又没有抓住中心,总是为一些枝节问题纠缠不休。

如果开研讨会的目的不是研究和判断,以求修改和提高,而是为了给上级主管、主创者或者投资者一个宣传方面的“交代”,就滋生了研讨会变质的客观“生态”。无争论就无思考,无思考就无价值。无价值,何必还要研讨?徒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而已。这个逻辑不难理解,但现实往往不讲逻辑。

举办一个讨论会,首先应该目的明确,即做到主题明确,时间明确,地点明确,主持人与参与人明确。除此之外,主持人还应就讨论的目的、讨论流程、会议纪律,以及讨论所要达成的共识等交代清楚。在讨论中,主持人要掌控好研讨方向和议题中心,而且,还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会场氛围,使参与者能够充分发表意见、交流与讨论。但需要强调的是,举办研讨会的重要前提是,已经有了明确的战略,否则,研讨什么?为什么研讨?

要开好研讨会并不难。其一是宁缺毋滥,这是就研讨对象的质量而言,也是就参会者的数量而言,还是就每一发言者日均参会总量而言;其二是开门纳谏,主办者虚怀若谷,研讨者知无不言;其三,立意高远,不拘一格。特别是研讨会要开得有视野,有立意,还要有勇气,能够排除人情和金钱的干扰。

更多“知识解决”内容:http://gaoyang0755.blog.163.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