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源(3)
西晋始,中原陈姓逐步渡江南下,迁徙福建、江西、浙江、湖南一带。西晋永兴元年(304年),颍川陈氏的陈实七世孙陈润(字文奋)“仕晋官散骑常侍,永嘉时渡江入闽”,任福州尹,举家迁居福建,为陈姓入闽之始。西晋“永嘉二年(308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见《闽书》)南北朝时,陈朝亡后,陈宣帝陈顼之子宜都王陈叔明迁居江州(今江西九江)。他的九世孙陈旺又迁到九江德安县常乐里,世称江州义门陈氏。
唐总章二年(669年),河南光州固始的陈寔裔孙陈政父子奉敕率領固始58姓入闽,祖孙四代治理漳泉,陈元光的后裔成为当地的一支望族,分居在饶平、澄海等地,当地人称陈元光为“北庙”始祖,并尊称为“开漳圣王”。“开漳圣王派”陈氏成为闽、粤、台及南洋诸岛陈姓最主要的一支。唐玄宗时(712~756年),颍川陈宴后裔陈忠之子陈邕为唐中宗时(684年)进士,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率家由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迁至福建同安嘉禾,又徙漳州南厢山。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中中丞陈雍同次子陈苏从浙江吴兴迁到南剑州沙邑固发冲(今贡川镇新发冲村)定居,为永安陈姓开基始祖。唐僖宗时(874~888年),江西九江陈旺的七世孙陈端因起兵招讨平寇有功,加封威烈将军,敕镇潭州(长沙市)。同光二年 (924年),陈端年老辞官,卜居于长沙务阳乡(即清泰都)的大墉塘,繁衍长沙陈氏一族。唐庄宗同光二年因平蛮,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陈氏移徙湖南新化鹅塘村,再迁至湖南邵阳县横阳山。唐末,河南光州固始陈之先为军校随王审知入闽,后留居福建。
五代十国时,陈邕的裔孙陈洪进,为闽越王王延政的统军使,屡立战功。王延政死后,陈洪进南唐,为泉南等州观察使。南唐被北宋灭后,陈洪进因主动献出漳、泉二州有功,被封为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宰相),留汴京(今河南开封市)。陈洪进的2个儿子陈文福、陈文灏分别任泉州刺史和漳州刺史。陈姓在闽南发展成为望族,以先祖陈邕官太子傅之故而称“太傅派”陈氏,并尊陈邕为“南院”始祖。后唐庄宗时(923~926年),由江西吉安的陈昌迁居湖南宁乡黄泥田;其后裔散布于湖南石泉西沙河与中池河,以及油坊沟、叶家坪、团山铺、葛藤坝等地,俗称宁乡陈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