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童试、乡试、会试、殿试与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童生、庠生、廪生、增生、贡

(2021-05-08 21:42:26)
标签:

转载

分类: 文化故事

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与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童生、庠生、廪生、增生、贡生

      童试,古代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也就是现在的初中生,至少小学毕业生才算是童生。

童生参加县或者府一级考试通过的,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也叫庠生),俗称秀才(清代有府学、州学和县学,统称为儒学)。儒学和孔庙在一起,称为学宫。生员入学后即受教官(教授、学正、教谕、训导)的管教。生员分为三种:成绩最好的是廪生,有一定名额,由公家发给粮食;其次是增生,也有一定名额;新入学的称为附生。每年由学政考试,按成绩等第依次升降。这是功名的起点。现在初中毕业一般会有一次全县或市联考(也就是中考),考入高中。所以高中生、至少初中毕业生才可以算秀才。

乡试,秀才参加省一级(或者其他行政单位名称,各个朝代不一样)考试通过的,是举人,这场考试叫做乡试;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由于是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参加乡试的是秀才(生员),但是秀才在参加乡试之前先要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的才能选送参加乡试。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现在高中生参加全省高中会考,全部通过、取得高中毕业资格、有资格去高考的,就是举人了。一般高中毕业会考在高中三年学业完成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所以高中高年级的学生,不要再管他们叫秀才了,应该称他们为举人老爷,免得叫低了晦气,考不进大学。

     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会试称为礼闱,又称为春闱。举人参加的这场考试叫做会试,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也叫省元。现在高中毕业的学生参加由教育部举行的全国等级的考试——高考。高考通过被录取的大学生,就是贡士。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

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也叫殿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在许许多多的族谱中,记载人物事迹往往会有庠生,秀才,贡生,增生,附生,廪生,举人进士乃至探花,榜眼,状元的冠名。其实,这些名称都是旧时科举考试过程中,考生获得的不同等级的功名罢了。
科举制度源于随朝,唐朝形成正式制度,宋朝进一步完善,明朝得到强化,而到了清朝,由于种种弊病受到抨击,开始走上衰亡。在不同的朝代,对于上述某些冠名的含义会有所差异,就清朝而言,要搞清楚上述名称,首先要从童生说起;
所谓童生,就是通过县学和府学考的考生,
所谓庠生是指通过县学和府学考的童生。包括县学考取的邑庠生”,和在府学考取的 “郡庠生”。
所谓秀才,民间所说和科举所指的秀才,含义有所不同,广义所说之秀才,就是优秀之人才。
然而科举里所说的秀才,不同朝代的定义也有所不同,明朝的秀才就是考上县学或府学的童生,即庠生。所以秀才也是庠生的别称
然而清朝的秀才,考取比较严格,考生通过县试,府试以后,还要通过院试。才能叫秀才。院试则必须由钦派之学政主持。院试第一名,叫案首。
考取秀才以后就有了一定特权,如可以站着和县知说话,免于差傜,不予上刑等。但是,必须每年参加考试,考试不及者,或许受到申斥,警告或除名。秀才分三等:廪生,增生和附生。
所谓廪生,就是秀才经过岁考和科考两试成绩优秀者。廪生政府每月给廪食。并有资格被选为贡生。
所谓增生,就是岁考和科考两试成绩仅次于廪生者。政府不给廪食。
所谓附生刚刚考取入学附学秀才。

所谓贡生,就是地方政府如县,州,府乃至省向朝廷推举的,经过学政选拔,成绩特别优秀的生员而成为国子监的学生。但是与其他国子监学生不同,贡生是正途所出(非钱买来的)。贡生被送人京师国子监学习深造,肄业后由吏部派任知县、县丞、教谕等官职,因而入国子监的贡生又称贡监。
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贡生又分为:岁贡,恩公,优贡,拔贡,例贡。合称五贡
岁贡:府、州、县每岁或数岁得选拔廪生一、二人,保送到京师,入国子监肄业,称之为「岁贡」。
恩贡:是指国家有庆典或登极诏书,凡该年当上贡生者,皆称恩贡。
优贡:每隔三年,各省可选拔秀才中品学俱优者,经学政考定,会同巡抚保送,名额二人至六人不等,贡入京师,经过朝考后,绩优列一等者,派任知县,二等者任教职,三等者任训导,谓之「优贡」。
拔贡:拔贡经礼部奏请廷试,取入第一、二等者,在保和殿覆试,绩优列一、二等者,以七品小京官或知县、教职 给以 任用。
副贡生:是指各省乡试录取正榜的举人之外,另外录取的副榜,准作贡生,进入国子监肄业。
例贡:拔贡经礼部奏请廷试,取入第一、二等者,在保和殿覆试,绩优列一、二等者,以七品小京官或知县、教职任用。

举人:经过乡试(省考),被考取的秀才。乡试每三年举办一次,逢子、卯、午、酉年的八月举行,因时逢秋季,故称「秋闱」。各省秀才集中在省会的贡院中考试,但不是所有的秀才都有资格应试,必须在各州、县学政举办的科考中名列第一、二、三等者才有资格参加。
乡试中试的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叫亚元,第三名至第五名称经魁,第六名叫亚魁,第七名以下,均称文魁。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