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拜谒先祖先师陈琏故居

(2018-03-29 21:34:59)
标签:

东莞

桥头

陈琏

秦崇

秦彦高

分类: 新类别

拜谒先祖先师陈琏故居

文/秦幸福

      余不敏,不能承先祖读书之志;余无能,浪迹天涯不得衣锦还乡。丁酉清明,不能回乡祭祖,余独自前往东莞厚街拜谒先祖明永乐辛卯科解元秦崇先师通政陈琏公,以尽后生之谊。 

http://s13/mw690/001jlaIFzy7jhopB0cc1c&690
http://s7/mw690/001jlaIFzy7jhovcIKO56&690
      走至桥头井头社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中一个大池塘。但凡名人故里,屋前多建有池塘,以毓风水。试问本地老人,陈公故居何处,老人操粤语,言语不通,遂唤其子,与之交流,得指点路径,而知陈琏雕像在池塘边小公园内,故居在七巷尽头最高处。

      径直前行,但见一个幽静去处,是为陈琏万卷堂,赫然见陈公雕像立于亭前,吾惊喜万分,缓步轻履于陈公前,感慨油然而生,诚心伏地三拜:一为先祖秦解元而拜,二为洪武年间桂林士子而拜,三为感激陈公在桂林修志题咏而拜!

http://s1/mw690/001jlaIFzy7jhot5GTK90&690
      陈琏(1369一1454)字廷器,号琴轩,广东东莞厚街桥头人。洪武二十三年(1390)中举人,初授桂林府教授。建文三年(1401),升国子助教。永乐元年(1403),以他有治理才能,擢为许州知州,永乐三年(1405)改任滁州知州。他在任上验丁赋、省徭役、修学校、劝农桑;暇时与僚属在醉翁亭上吟咏,又修一酿泉亭,一泉一石,皆为题品,百姓称他为“小欧阳”。皇帝以他治理滁州有功,特升他为杨州府知府掌滁州事,并赏财帛及赐宴以示奖励。永乐十七年(1419),陈琏因父丧回籍守孝。陈琏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任四川按察使。宣德元年(1426),调任南京通政使掌国子监事,管理全国的教育。次年,因母丧回家守孝五年,后仍任通政使。皇帝特赐诰命,赠其祖父、父亲皆如其官,母与妻为淑人,以示褒扬。正统元年(1436),调任礼部左侍郎,正统六年(1441),已年逾七十,乃辞官归里。

http://s3/mw690/001jlaIFzy7jhox6dmG52&690
(上图:万历《广东通志》)

http://s16/mw690/001jlaIFzy7jhoyoSJxff&690
(上图:明《粤大记》)
    《粤大记》卷十七载陈琏任桂林府教授期间“严条约,以身先之。都督韩观总兵镇守广西,猛悍不下士,闻琏之教,悦服,每加礼焉。”当时韩观征讨南方蛮夷,洪武十九年至二十八年间,斩杀蛮人不下五千。“在广西岁久,威震南中,蛮人惴惴不安,都奉他号令。”能让总兵韩观这样的狠人悦服且有加于礼,唯有陈琏才高德厚。

http://s8/mw690/001jlaIFzy7jhoCFKWba7&690
(上图:嘉靖《广西通志》)
      嘉靖《广西通志》卷四十二载:“陈琏,字廷器,东莞人,洪武中桂林教授,以师道自任,严立教条,痛革旧习,日励诸生进学修德,皆有成效,人材遂盛于一时。武臣子弟习礼于学者,琏随事而诲之,咸知自检。都督韩观性峻急好嫚骂,亦知礼重,称为先生,相与抗礼。后官至南京礼部左侍郎,致仕,卒,年八十五。”
http://s5/mw690/001jlaIFzy7jhoHs2P2f4&690
      自洪武二十三年(庚午)至洪武三十一年(戊寅),桂林府共考取举人49人,其中解元1人(临桂人刘渊),在国子监任职3人(刘浍、丁昂、唐昉)。直至永乐九年秦崇考取解元,亦自称为陈公门生“隶郡庠博士弟子员,曩,受经于今通政使司通正使、掌国子监事陈公之门。”这些人才的成就,与陈琏当时“严立教条,日励诸生进学修德”的优质教育是分不开的,而致桂林府“人材遂盛于一时”。
      陈琏因才能卓著,建文三年升国子助教;永乐元年擢为许州知州;永乐三年滁州知州,再升杨州府知府掌滁州事;永乐二十二年任四川按察使;宣德元年调任南京通政使掌国子监事;宣德二年,因母丧回家守孝五年。
    宣德三年,秦崇从南京国子监逸老还乡回到兴安,恰好得到临桂黄裳的讯息说恩师陈琏丁忧在家,于是邀约桂林同年一起到厚街井头村看望老师。

http://s4/mw690/001jlaIFzy7jhoJmNkDa3&690
      六百年前,陈琏就是带着那群桂林门生,在这古朴的小巷里穿行,横经谈道,在这一池碧水旁,酌酒赋诗。 http://s16/mw690/001jlaIFzy7jhoKn6wLef&690
       正统元年,陈琏调任礼部左侍郎;正统六年,其年逾七十,辞官归里。归家时,有数车图书装于书箱中,关吏问是何物,他不答,令家人开箱取出,尽为图书。关吏仍有怀疑,随手取其图书问他,对答无疑脱,书中多为陈琏手记,乃叹服谢罪。家有“万卷堂”多秘府所无之书,远方学士来借阅,并予以提供饭食住宿接济。对待藏书不是藏而不露,而是”乐与人共,有叩必应”,毫不吝惜。以文学知名,兼擅绘画、书法。陈琏文才出众,许多士绅登门求碑铭序记诗赋诸作,他尤爱读书,凡所在都邑,必采山川人事风俗物产记录,供吏治参考。景泰四年,84岁,为东莞颖川堂《陈氏族谱》作序。景泰五年(1454年),病逝于家,年85岁。滁州人把他和欧阳修、王禹合为三贤祠。东莞邑令吴中,亦把他与李用、李春叟合祀为三贤祠。著作有《琴轩集》、《归田稿》等。

http://s5/mw690/001jlaIFzy7jhoS526w94&690
http://s5/mw690/001jlaIFzy7jhoNRR9a34&690
      陈公故里,青砖古韵,虽被现代文明所掩埋,但凝望雕像,驻足古屋旁,品读方志古籍字里行间,仿佛时光回流,竟与陈公神交。
      吾问:“公在桂林,洪武年修兴安灵渠事,是何原委?”
      公曰:“洪武二十八年秋,奉议、南丹、向武、都康诸州谋不轨。事彰,朝廷命将征之。时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唐公铎来议军事,道经兴安,覩灵渠之废,具实以闻。上可其奏,敕监察御史严公震直来董厥事。 ”
      问:“灵川、兴安驿站有几?”
      公曰:“灵川县水马驿一处,大龙驿,正马五疋,马夫五名,驴三头,驴夫三名,船五只,水夫五十名。兴安县水马驿一处,白云驿,正马五疋,马夫六名,驴三头,驴夫三名,船五只,水夫五十名。”
      问:“灵川,兴安,各有几铺?”
      公曰:“灵川县七铺,善政、甘棠、艳塘、甘奢、滑石、乌金、县门。兴安县九铺,戴花、小姜、严关、县门、塔泥、清廉、太平、德润。”
      问:“灵川,兴安,各有几墟?”
      公曰:“灵川县八墟,石寨、金溪、塘下、甘草、新塘、大步、杨梅、蜡源。兴安县三墟,七里、太平、富溪。”
      呵,公所言,俱为洪武年间事,晚生能有幸得知,快哉!

http://s4/mw690/001jlaIFzy7jhoUwcoj53&690
      穿行古巷,寄情书堂,“椿府行当见,萱堂惜暂暌”,陈公若泉下有知,当感我后生诚意,六百年的会晤,念一世情怀!

 附录陈公诗作两首:

http://s8/mw690/001jlaIFzy7jhoW1Eiz77&690
 至桂林

明·陈琏

桂林景物最宜人,况复清时雨露新。
昭代礼文初复古,一冬天气暖如春。
衣冠士俗从来盛,庠序儒风自昔淳。
我忝一官司教铎,期将斯道觉斯民。

http://s16/mw690/001jlaIFzy7jhoYE7xl6f&690
 孝乌行(为晋孝子黄舒作)

明·陈琏
 嗟孝乌,尾毕逋,
结巢向高树,养此黄口雏。
 一朝雏长羽毛舒,终日返哺鸣呜呜。
海滨黄孝子,相对长嗟吁。
 堂上有亲垂白颅,鞠育何敢忘恩劬。
晨昏竭孝养,亲颜自怡愉。
光阴不留亲已殂,白日惨淡天模糊。
泪血已竭眼欲枯,亲冢之旁常结庐。
高风懿行千载无!吁嗟黄生天性殊,至谊不独孝乌如。 

 

[文/秦幸福  2017-4-4于深圳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