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彭湘
彭湘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3,298
  • 关注人气:11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年轻一代的广西影像艺术之路

(2012-11-16 13:22:31)
标签:

广西

文化

分类:

年轻一代的广西影像艺术之路

广西当代影像艺术的多维透视之二

作者:刘书琴   2012-11-15 23:34:09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年轻一代的广西影像艺术之路

艺术家彭湘

年轻一代的广西影像艺术之路

《壒》1分51秒 2010年

  彭湘在广西当代影像艺术圈当中,算是年轻一辈的代表人物。他虽然出生江西,在湖南长大,却因为学习、工作而与广西结缘。他经历了近几年广西当代艺术所发生的变化,感受着这片区域中游走于边缘地带的个体和群体之中所派生的诸多问题,同时也在为推介广西的当代艺术和影像艺术不断地发挥一己之力。早在2010年的时候,他就与青年艺术家党壮鑫、刘祎等人共同策划过首届“广西当代艺术影像展”。今年,在广西反响强烈的“2012首届广西当代艺术展”上,我们也见到彭湘参与统筹布展各环节中忙碌的身影以及他日趋成熟的影像作品。不久前,雅昌艺术网华南站记者采访了彭湘,希望通过他的亲身实践了解广西当代影像艺术的现状和未来。

  “墙外开花结果”的生存状态

  出生于79年的彭湘,早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目前在南宁一所高校执教。彭湘在2006年大学三年级的时候,通过网络获悉首届宋庄多媒体艺术展正在征集作品,爱玩DV的他欣然创作了作品投稿。令彭湘没有想到的是,不久展览的策展人、行为艺术家片山亲自来电通知他的作品已经入选,并给予了肯定。展览举办之时,彭湘自费前往北京参加了开幕式,并见到了一直崇敬的栗宪庭先生。“首届宋庄多媒体艺术展”成为他参加的第一个当代艺术展览。用彭湘的话来说,“从此之后,本人也就死心踏地的开始了实验影像的创作之路,一发不可收拾”。

  从2006年到2012年间,他创作了《手》《叩》《溺》《薨》《壒》等多部实验影像作品。尽管在广西工作、定居,但他经常关注着北京有什么好的展览,实行着观展参展的计划。看彭湘近几年的参展履历可以了解到,他每年都乐此不疲的参加多个国内的影像艺术展览,其中2009年《嚼》系列短片入选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并获DV影像奖。“墙外开花结果,这是一种不得已的生存状态”,彭湘表示,在广西大环境里当代艺术的机会还是不多,所以他的作品在广西展出得比较少,一般都是到北京、广州等外面的城市参展。多次赴北京等艺术主流地区,通过和其他艺术家的交流过程中,彭湘感慨于广西当代艺术困顿的创作环境和艺术家们交流往来不够紧密,也感慨于广西当代艺术批评家的稀缺。

  尽管当代艺术的展览在其他大城市比较常见,但是在广西境内还是一种挑战观众传统审美观念的新锐文化。广西目前还没有一家专业的当代艺术画廊,各种展馆也鲜有当代艺术作品的身影。在本土的展览上,彭湘得到的来自观众最多的反馈是“看不懂”,疑问背后是一般人对于当代语境尤其是当代影像解读信息的匮乏。“在广西没有供当代艺术家相互交流的艺术园区,画廊业发展也还不够成熟,政府方面对于艺术家或艺术项目扶持力度不够等等都是造成今天这种局面的因素。当然,艺术教育是更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链条,这样看来,未来广西的艺术生态环境如何能够更好的发展完善将成为广西整体亟待解决的问题”,彭湘如是说。

年轻一代的广西影像艺术之路

《亵》2分25妙 2012年

年轻一代的广西影像艺术之路

《黁》4分40秒 2011年

  一如既往的做着纯粹的作品

  环境会影响人的创作,也会影响人的价值观。尽管如此,在广西还是有部分喜好当代影像的艺术家一如既往的做着很纯粹的作品。彭湘特别喜欢的状态是“无忧生存下的自然发现”,意思是能够从容的生存下去,然后自然而然的有感而发去创作。他觉得原创的东西必须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有感而发,并和创作者的血液融为一体,这样才会有生命张力。实验影像因为具有视听表现功能,所以彭湘认为它较之传统艺术媒介更具表现力,“它的运动与时空虚构等特点可以为艺术的创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对我本人而言,这一媒介在表达上会更为痛快淋漓,创作初衷还是自我表达与对未知的探索”。他通过影像作品,表达对政治、社会、人性的种种疑虑和反思。

  彭湘的作品总是呈现出一种朴素的风格,受经费和条件的限制,并没有过多的制作和华丽的场面,简单的拍摄、剪辑,加上少量的电子影像处理技术,贯穿于其中的是若有若无的一些情节性的暗示和对表演元素的运用。广西艺术学院的赵嘉老师近年来对广西影像艺术颇为关注,她指出,年轻的艺术家彭湘的影像作品呈现出和老一辈艺术家不同的面貌。在他这里Video艺术不再作为观念艺术和装置艺术的记录和传播手段,而是开始注重Video影像本身的实验。表演、影像的视听语言、计算机影像处理的技术都在他的作品中进行了探索和实验。

  从事影像创作以来,彭湘似乎从未考虑过市场和商业。他说,创作是因为喜欢影像艺术,能够坚持下来是因为创作的过程令他很享受,这种愉悦是不能用金钱去衡量的。“哪怕我的作品最终一件都卖不出去,我也不觉得有什么遗憾,因为那不是我创作的初衷。”在大学执教的彭湘,工作环境和创作条件比较好,艺术创作和教书育人相得益彰。但是在创作过程中或多或少还是会遇到一定的阻碍,比如时间、经费、创作空间与环境等等。彭湘坦言,有时候在脑海中成形的方案自己觉得很棒,但是却无法实现。

  用展览改变人们对影像艺术的认识

  去年,彭湘计划在今年年初拍摄一个十分钟左右的片子,分镜设计都做好了,但是当他找演员时却遇到很大困难。因为需要演员十余位,出于经费考虑,彭湘通常找学生充当演员(基本是免费的),但彼此的时间都被课时占满了,业余也很难调剂到大家都闲置的时段,加上没有酬劳,学生积极性也不高,所以最终作品无法呈现,现在分镜脚本还搁在抽屉里。彭湘还说道,“有时区域环境也会对我的创作产生阻力,有些相对另类的想法比如裸体与性,都是无法实现的。我09年的作品《棼》,本想让两个男生全部裸体,但学生根本无法接受,只能让他们穿上内裤,这样作品整体的感觉就大不一样了。”阻碍时时都有,彭湘觉得这些阻碍也是他创作过程的一部分,它会使其作品走向自己无法预料的方向。

  除了创作影像作品,在推介广西的当代艺术和影像艺术上,彭湘也做了不少努力。2010年,他策划了“2010广西当代艺术影像展”,是广西第一次大规模的影像艺术展,采用本地和外地特邀艺术家作品结合的展览结构,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艺术家参加了展览。那次展览,可以说是比较全面地呈现了广西影像艺术发现的现状,在广西本土做了三站巡展,观众们欣喜地了解到,原来本土区域内也有不少有当代意识的影像艺术家,同时通过与外地艺术家作品的同场对比交流,也起到了思想与观念上的相互碰撞和启发。2011年,为了延续上一年的影像展览,彭湘和党壮鑫、赵嘉等人又组成策展团队,着手进行“2011年广西当代影像作品年展”的征集和筹备,但最终由于经费未能解决而搁浅。

  今年, “2012首届广西当代艺术展”的举办让彭湘等热衷于当代影像的艺术家在本土有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更多的民间资本看到了当代艺术在本土的发展潜力,相关策展人、批评家的加入也使得原来处于边缘位子的当代艺术有了更频繁的对外互动交流机会。作为当代艺术一部分的影像艺术,也有了更多像彭湘这样独立于体制之外的年轻而有思想的新生力量,尽管广西当代艺术的发展之路漫长而久远,但他们都表示看好它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持续地做着观念摄影、动画、实验短片、多媒体装置等打破固有传统模式的创作尝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