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欣赏:小说家
(2023-02-28 10:49:01)分类: 小小说欣赏 |
小说家
邓同学
张三高考落榜后,连复习二年,还是没有考上大学,最后在亲戚的帮助下进了县城一家公司,成了一名工人。
张三很快被公司老总发现,调到办公室工作。张三文科好,写个通知、简报、工作总结、典型事迹材料不在话下,尤其是几次老总在市里发言材料都是张三写的。老板奖了张三一台电脑,张三再写东西就在键盘上敲,比手写省劲多了。
张三无意中敲出一篇文章,寄往一家杂志社。没想到很快被杂志社在小说栏目上给发表了。收到杂志后,张三逢人便说,我的小说发表了。同事们要张三请客,张三把同事领到县城一家饭馆,一桌花去300多元。几个哥们喝高了,又去歌厅疯了半夜。收到稿费才30元,不抵那天请客费用的十分之一,但张三高兴。
张三很快迷上了小说创作,而且接连又在几个杂志社发表了作品,大有一发不可收之势。张三的大名很快在小县城的文艺圈里传开了。张三被市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每逢朋友聚会的时候,有人便称“小说家来了”,张三沾沾自喜。
没想到张三因一篇小说惹上了官司。
张三的一篇小说中,写一个单位的女会计与科长相好被人捉奸的事。正好,前几年单位里就有一个真实的这样的事。巧在小说中的女会计与现实生活中女会计同姓。女会计认为张三用小说诽谤她,任张三如何解释,女会计还是把张三告到法院,要求张三为其恢复名誉,并赔偿名誉损失费若干。张三委托了律师。开庭那天,张三没去,法官经过审理,认为小说是虚构的情节,不是新闻报道,张三小说里的女会计与原告没有任何关系。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宣判后,张三及女会计都没有提起上诉。那位女会计不想在单位里受辱,愤而辞职,张三觉得自己很对不起那位女会计。
不能写城市生活题材,那就写农村题材吧。张三又发表了十几篇农村题材的小说。张三老家的村主任来城里办事,顺便到张三办公室坐坐,听说张三是作家,便索要几本杂志,村主任拿回去,村里人相互传阅,便有人对号入座。张三回到村里,一个叫二虎的拿着杂志问:“你咋把我也写进文章哩?”张三说:“那是瞎编的,不是你。”二虎说:“就是,就是。”张三说:“请你吃饭吧。”二虎说:“饭就别请了,就全当俺在你小说中当了一回模特。你晓得不?给你当模特是要收费的,就给两条红旗渠烟吧。”二虎在村里小卖部里拿了二条红旗渠烟,张三付了账。
一个叔伯婶子指着张三的鼻子骂:“大侄子呀,你咋在你的小说里编排你婶子呢?满村里打听打听,你婶子是那么不孝顺的人吗?”张三娘说:“他婶子,你别生气,张三不是故意编排你哩。”叔伯婶子说:“那不行。二虎在他小说中当一回模特拿了两条烟,俺就要一袋麦子。”叔伯婶子果真扛走了一袋麦子。娘骂张三,你都写了什么呀?到处惹人骂。
村里小学的一位教师找到张三,他说,他读了张三一篇作品,认为写得过实,很容易让乡亲们认为小说中的人物就是村上的某某。虽没有点明,但也容易让别人误解。他给张三讲个他舅家村上的事吧,让张三写成小说,又勉励张三一番云云。
张三听了小学老师讲的故事写成了一篇小说,很快在杂志上发表了。但很快又接到杂志社的电话,说他抄袭一个著名作家刚发表的作品,必须写出检讨,并在杂志上公开发表。张三找来那位著名作家的作品,故事确有雷同。张三问小学老师怎么回事,小学老师说,那个故事确是著名作家某某刚发表的作品,他读过后,讲给张三,没想到张三真的写进了小说去。小学老师说,你把家乡写得那么落后,把乡亲们写得那么愚昧、尖刻、吝啬,也该有人治一治你。
张三没有寄去检讨书,只是杂志上很少再见到署名张三的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