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欣赏:挨打
(2023-02-14 15:47:01)分类: 小小说欣赏 |
侯发山:常香玉系列之《挨打》
认真掰扯起来,他算是常香玉唱戏的启蒙老师。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对于这两句俗话,他有自己的解释——“戏是苦虫,不打不成”。为了让常香玉刻苦学戏。他专门制作了一条皮鞭子,用来惩罚偷懒或出错的她。有一次学戏,在《抱琵琶》这出戏里,秦香莲有一段念白,是劝说陈世美的,其中有“羊羔跪乳,马不欺母”这两句。师父不高,徒弟过腰。这话不假。他没上过学,不懂得汉语拼音的四声,自然她也不会,更不懂其中的意思。她把“母”念成了“墓”,一直纠正不过来。他恨铁不成钢,上前拧她的嘴。看到她的嘴角被撕破,流出了鲜血,他才松了手,但是,还不解气,又狠狠踹了她一脚。她没加提防,一下子摔倒在地,磕到头部,晕了过去。有过路人看到常香玉被打得如此可怜,以为他是人贩子,就把他扭送到当时的保公所。常香玉醒来之后,听说他被抓走了,赶紧来到保公所说明情况,他这才被放了回来。经过此事,他有些灰心丧气,告诉常香玉,说咱不唱戏了,你吃不了这个苦。不料,常香玉的倔劲上来了,哭着说:“不!我要唱戏,我一定好好学,我一定能学会。”
那天,日本人的飞机轰鸣着飞抵开封城上空,为躲避炮弹,他们随着逃难的老百姓跑出开封城,来到黄河大堤的低洼处躲藏。听着敌机扔下炸弹的爆炸声,刚满16 岁的常香玉恨得咬牙切齿:“谁要是能把日本鬼子打窜了,我就给他烧高香,磕响头!”看着周围老百姓惊慌又无助的样子,他感慨地说:“咱唱戏吧?唱出老百姓的心声,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抗日的决心。”她两眼一亮,说:“中!咱们改编戏词,为咱穷人演戏,为抗日出把力!”
就这样,在他的支持下,常香玉凭自己的曲艺功底和创新能力,在戏剧家王振南先生的帮助下,终于完成豫剧史上第一部现代戏《打土地》的剧本。
《打土地》是一出表现日军罪恶的戏,讲的是一个原本平静地过着男耕女织生活的农民家庭,在日军的屠刀下,婆婆、儿子和孙子都被杀死,老公公带着儿媳四处躲避。有一天他们逃到土地庙,两人把“土地爷”当成侵华日军头目土肥原,拿起庙里的破扫帚打起来,发泄一下心中的怨气……
排戏时,“土地爷”这个角色没有人扮演——因为是反面角色,而且,在剧中还要挨打。
他便对常香玉说:“我的嗓子坏了,又好久没唱戏,也演不了其他角色,就让我扮演‘土地爷’吧。”
常香玉犹豫不决,他是长辈,怎能让他挨打?再者说,她扮演戏中的媳妇,让她打,她也下不去手啊。
他笑着安慰常香玉,说:“这个角色省劲儿,没有词。虽说是挨打,让大伙儿恨鬼子、打鬼子,也值得。”
排练的时候,常香玉只是象征性地做做样子。他说:“正式演出的时候,一定要真打,使劲打!”
把剧目搬到台上那一天,他的脸被化妆师涂抹得花里胡哨,扮作“土地爷”坐在中间。常香玉骂道:“土肥原你不是人,来到中国你装神。土肥原你真混蛋,跑到中国来捣乱。土肥原你真坏,烧杀抢掠都敢来……”骂着骂着,她拿起扫帚打向他的头,嘴边还唱道:“我一打你的头,叫你胡乱走。”
说实话,这一下有点轻。
他暗暗瞪了常香玉一眼。常香玉心里一动,心说自己若不下狠手,到了台下他打自己事小,影响演出的效果,就要前功尽弃。于是,她赞足劲,扬起扫帚打向他的脸:“二打你的脸,死皮赖脸装神仙。”
也不知道常香玉用的力度打,还是笤帚的刺多,一下子把他的脸上打出几道血印子。容不得常香玉迟疑,尽管心里如刀割般难受,还是一边打,一边唱:“三抽你的身,别再欺负中国人;五打你的腿,别再装神又弄鬼;六掏你的心,黑心烂肺滚日本……”
他却跟真的泥胎似的,一脸傻笑地端在台上。
戏演得精彩,观众也入戏了。不少人愤怒地高举拳头,嘴里边大声嚷道:“打,狠狠地打!”接下来,局面失控了。有的往他身上扔石块,有的甩鞋子,有的撂鸡蛋……一个年轻人冲上台,挥舞着扁担要去打他。吓得常香玉扑上前,护着他,一边高声叫道:“乡亲们,别打了,别打了,他不是土肥原,他是我爹!他是我爹!”
大伙儿这才明白他们是在演戏。扮演“土地爷”的老人是常香玉的父亲张福仙。
《河南民国日报》在他们演出的当天,即1938年2月5日,还专门刊登了消息:“本市醒豫舞台为唤起民众,充实抗战力量起见,特请戏剧家王镇南先生新编爱国佳剧,亲自导演。该剧名《打土地》,叙述暴日侵略……剧情之细腻、曲折、婉转、紧张,为历来各剧所未有。悲时令人心酸,乐时使人捧腹……对揭露倭寇之暴行,发挥无遗。以名坤伶常香玉饰女主角……该剧公演时,车水马龙,盛况空前。”
常香玉晚年回忆此事时,说:“可惜,《打土地》剧本未能完整地保存下来,实在是一大憾事。不过,八年抗战,小日本总算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