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小说欣赏:血灯

(2023-01-31 16:59:59)
分类: 小小说欣赏

血灯

孙方友

吴公干是陈州城南小吴庄人,年幼读儒书,勤奋好学,成绩优异。但因家道贫寒,为让兄长吴公锦进开封武备学堂就读,自动辍学。十四岁投师学铁匠,学得一手好手艺,同时也养成了一种刚强勇敢的性格。他为人正直,主持正义,不随波逐流,敢于扶弱济贫,反对权贵,在陈州城内颇有威信。有一日,清政府地方官吏向铁匠铺勒索捐税,蛮不讲理,公干看不过,挺身而出,与之相争,几遭不幸。气愤之下,投军当兵,去了省城。

那时候,已是1906年的春天。大概就是这年春天,吴公干的胞兄吴公锦被选送到日本东京留学,学习法政。同年,经人介绍加入同盟会。第二年,吴公锦从日本留学回国到开封创办“大河书社”,联络同盟会员及开明人士,积蓄革命力量,为推翻清王朝做准备。吴公干闻讯,弃军投之,在书社作招待。此间,他常与同盟会的领导人张仲瑞、刘积学、杜潜、程克等接触,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他以推翻清朝统治为己任,斗志极高。

武昌起义一声炮响,河南同盟会积极响应,决定于1222日夜举义,以放火鸣炮为号,分区出动。公锦公干二兄弟此时更是日夜奔忙,协助总司令联络开封民军和商学各界进步人士,并帮助部署兵力。不想在起义就要爆发之际,义军内巡防营统领柴德贵叛变,突遭汴军包围,起义失败,不少革命者惨遭杀害,吴氏二兄弟双双被捕入狱。

1223,敌人开始审讯吴氏弟兄。他们先拉出公干,问他为何要反清复明?吴公干直言不讳,厉声回答:“我为革命而来,无所畏惧,朱元璋的天下,失之胡儿,即不还之朱家,也应还之汉人!”问官要把他推出斩首,他说:“革命党遍天下,杀之难,杀之尽更难!不杀革命党,革命党就不多!革命党不多,革命就不容易成功。革命党的血,就是灌溉自由的肥料!杀,是我求之不得的!”言毕,伸颈大呼:“杀,杀,杀!”

真可谓无所畏惧了!

敌人需要的是怕死鬼,所以对此恨之入骨,最后想出一条毒计,把吴公锦也拉到刑场,对他们说:“你们兄弟二人,一奶同胞,如果谁先动手把谁杀了,谁就可以活命!”

公锦和公干二人一听此言,禁不住仰天大笑,笑毕,兄弟俩深情地望着。吴公锦说:“兄弟,分别一夜,如别三秋,心想今生今世见不到你了,不想还有如此杀场之缘!”吴公干说:“哥,你我能有今天,算没白做兄弟一场!兄弟没啥盼,只盼来世你还当我哥!只是有一点,咱俩一死,苦了咱爹咱娘了!二老养儿不容易呀……”

吴公锦叹了一口气,对弟弟说:“那咱就面朝南给爹娘叩几个响头吧!

言毕,兄弟俩双膝扎地,面朝陈州方向给爹娘“咚咚咚”叩了三个响头。

兄弟俩再相望,都是一脸“红牡丹”。二人相视一笑,站了起来。

哥说:“兄弟,你动手吧?

弟说:“哥,你动手吧?

……敌人当然不允许他们磨磨蹭蹭,端来两盏灯,放在他们面前,先杀吴公锦,鲜血扑灭了一盏灯,再杀吴公干,鲜血扑灭了第二盏灯。兄弟俩的鲜血交叉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很大的红色“十”字架!……

后来一位颇有名的画家以此景状创作了一幅油画,取名为《血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