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小说欣赏:鼓王

(2022-12-04 16:38:19)
分类: 小小说欣赏

 

梁有劳

谁也没料到,年仅十岁的李锤儿,竟在青阳镇组织的新年农村艺术节大赛上夺魁,获鼓王称号。

李锤儿的名字是姥爷起的。

生产队那会儿,农村没什么文化娱乐活动,镇上的电影队半年六个月才来放映一回,盼星星盼月亮的,把人脖子都抻长了。可农村有农村人的乐子,每逢过年过节婚丧嫁娶庆典,生产队都要把那一套锣鼓钗抬出来舞弄一番。锣鼓一响,男女老少兴致勃勃地去围观,过节一般。

乡村有乡村的说道。这敲锣打鼓也不是没有哈数。鼓有鼓谱,钹有钹节,锣有锣点儿,钗有钗时,急处似暴风骤雨,缓处如潺潺流水,不能乱了章法。老人们说,鼓谱起源于商周,始用于战,后欢娱民,相传几千年。鼓谱有九套,每套四曲,分别对应年节红事白事庆典祭祀等,套套有名儿,曲曲有讲。锣鼓队的管事人叫掌锤,掌锤决定什么事儿用什么鼓谱。

村上原来有几个喜欢敲打锣鼓的后生,会得几曲鼓谱,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就把生产队库房里的锣鼓家伙抬将出来,咚咚呛咚咚呛咚呛咚呛咚咚呛,呛呛呛呛咚咚呛的舞弄一番。在看锣鼓的人群里,一帮小孩儿趁热闹在人群里追打嬉戏,有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儿,站在鼓边儿上,看着鼓锤起起落落,脑袋一点一点,脚尖一翘一翘地晃动。这小孩,就是李锤儿。

一转眼,李锤儿十岁了。他平时不善言语,见人咧嘴一笑,算是打了招呼。

生产队长的儿子结婚,想红红火火的大办一场。婚礼场地仪程酒宴都已安排妥当,可最好的鼓手生病住院了,谁来领这个锣鼓队为婚礼助兴呢,这可急坏了生产队长。队长掐着指头数,数一个摇摇头,再数一个又摇摇头。正在叹气的光景,人堆里站出一个小孩来喊:我来!队长抬头一看,李锤儿。便把手一挥:去去去,毛头小子,寒毛还没长齐呢。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一边儿呆着去。李锤儿说,让我试试。去去去,人还没有鼓架高,捣什么乱。队长把李锤儿直朝门外推。李锤儿说,叔,您可别后悔!啥,队长愣了一下,没想到李锤儿人不大口气不小,随口喊到:回来,是骡子是马儿溜溜!溜溜就溜溜,李锤儿说。

李捶儿快步走到大鼓旁,喊了声会锣会钹会钗的操家伙,便左右手分别抓起挷着红绸布的一对儿鼓锤,高喊了一声:喜雀登枝,双手抡起鼓锤在头顶舞了个花儿,那鼓锤就在众人面前划出一朵红牡丹来。咣,咣,随着两声鼓锤在鼓牙上的敲响,一个起势,锣钗齐响:咚咚呛,咚咚呛,咚咚呛咚咚咚呛,呛七七呛七七咚咚咚咚呛七七……。鼓锤飞舞,鼓声震天。李锤儿挥着双臂:单锤指天,双锤点地;李锤儿舞动着身子:踢腿飞锤,鹞子翻身;李锤儿翻着花儿:鱼跃龙门,云翔鸟飞,变化万千。龙凤呈祥,牡丹花开,百鸟朝风,一套四曲,鼓声如雷,舞姿优雅,众人惊得掉了下巴。队长更是喜得忘了队长和喜公的身份,跟着鼓点儿手舞足蹈,逗得众人捂着肚子笑弯了腰。

次年春节,青阳镇组织农村艺术节会演比赛,全镇四十七个生产队各拿岀绝活儿参赛,扭秧歌的,跑旱船的,打腰鼓的,唱小戏儿的,玩杂耍的,队队都拿出看家本事,想争先夺冠。生产队派锣鼓队参赛,李锤儿的一套丰收锣鼓震憾了大赛评委和围观群众,在大赛中夺冠而归!

后来,镇上来人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去采访李锤儿,可李锤儿已去县城上中学了。只在李锤儿住过的屋子里,发现了有一个手抄本,上面画满〇〇XX十十√√的符号;还有一个支架,支架上有一个面盆大小的草编蒲团儿,蒲团儿上有两只鼓锤似的木棒儿,地上还有两三个一拃厚的草蒲团儿,中间都深深地凹下去一个坑。

采访组问李锤儿的妈妈,她是怎样把李锤儿培养成鼓王的,妈妈说,他算啥,俺爹才是真鼓王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