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羊的门》
(2022-06-25 17:15:00)分类: 读书 |
看完《羊的门》
一个月前,看完长篇小说《羊的门》。这是李佩甫的《平原三部曲》——《羊的门》、《城的灯》、《生命册》中的第一部。
李佩甫,生于1953年10月,河南许昌人。曾任《莽原》杂志副主编,河南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主席等职。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除三部曲外还有《平原客》《金屋》等长篇小说。2015年凭作品《生命册》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羊的门》塑造了呼家堡“四十年不倒”的当家人支部书记呼天成的形象。他成功地把村人控制在掌股之间的胆识,与他以远大的眼光经营“人场”紧密相连;他用四十年的时间,营建了一个从乡到县、从省城到首都的巨大的关系网,这确保了他呼风唤雨、左右逢源的神力和“只有成功没有失败”的辉煌。县长呼国庆在当今仕途官场上的沉浮、挣扎,更是把现实的温情与残酷、合作与较量、情感与利益等等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说的书名让人觉得古怪,有点看不懂。卷首引用圣经中的话:“我就是羊的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并且出入得草吃。”,网上说,《羊的门》题目来自《圣经 新约》:主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我就是羊的门。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并且出入得草吃。盗贼来,无非杀人、毁坏。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
作者从未提过《羊的门》的原型,李佩甫是许昌人,与漯河市临颖县临近,而《羊的门》中的呼家堡被称属于颖平县,古上被称为“许国”。呼家堡在很多方面让人想起临颖县南街村, 90年代初以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毛泽东思想,创造了经济奇迹成为河南首富村而哄动一时。
书中有很多方言,如“挖到身上都是布麟”、“二不豆子”等,读起来感觉与我老家很相似。
去年在成功学院听过李佩甫老师的讲座,感觉他的书写得比他讲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