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的李伶伶
(2021-08-19 16:57:19)分类: 读报拾翠 |
坚强的李伶伶
我在博客中连续转载了金麻雀奖获得者李伶伶的四篇小小说,看完了她的10篇获奖作品,深感作者功底深厚,她的文字优美、故事奇特、引人入胜。
网上搜索“李伶伶”,令我大吃一惊,她的故事感动得让人光想掉泪。
她因病高度残疾,全身只有两根手指可动。38岁时,她已创作出500余篇小说和两部剧本,总文字200多万字。她不但靠稿费买了套房,作品还入选了2014年辽宁省高考语文试题。
李伶伶,这个坚强的女作家,她用自己的努力和勤奋实现了人生价值,她用自强不息的精神,在续写着新的传奇。
请看她的传奇故事。
一场怪病让15岁的她无奈辍学
由于疾病,身高150多厘米的她体重只有60余斤。她不能行走、不能站立、甚至无法坐直身体和举高手臂,只能在别人帮助下才能坐上轮椅。
李伶伶1979年出生在锦州北镇市罗堡镇北柳树屯,父母都是农民,上面有两个哥哥。儿时的她与其他同龄孩子一样过着快乐幸福的童年。有一次她骑自行车时突然感觉双腿无力,后来浑身都没劲儿,摔了无数次,站都站不起来,只能蹲着勉强挪动。身上还疼,实在疼得难受时得服用止痛片来缓解。
这场怪病让李伶伶的父母很着急,他们带孩子四处求医,可都没查出病因。直到北京一家医院给出了诊断,李伶伶罹患的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疾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医生说,这种怪病在全球发病率仅有二十万分之一,其病因可能是基因突变。目前国内外无药可治,且会越来越重,患者的肌肉会不断萎缩,到最后全身所有的机能都会因为萎缩丧失,连呼吸心跳都会停止,这种病和“渐冻人”有些类似。
从北京回来后,成绩优秀的李伶伶不堪病痛折磨,无奈放弃了学业。
读书学习帮助她重拾希望
一段时间里,李伶伶迷失了人生的方向,她整天躲在家里哭,感叹命运的不公平。因为对她来说,未来的人生一片灰暗,每一天都是难以忍受的折磨。
远在安徽读大学的二哥得知妹妹的情况后,用省下来的伙食费买了《茶花女》等几本文学名著,鼓励妹妹在家里读书。
在当时的农村,李伶伶很少接触课外书,小说更是没有接触过,通过阅读哥哥送的书,她对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由于肌肉萎缩,她不能坐着读书,大部分时间都趴在炕上读。她很享受读书带来的精神愉悦,因为此时可以忘掉身体上的伤痛,也不再感到孤独。
渐渐地,李伶伶涉猎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在阅读的同时,她还强忍病痛自学完了初中课程,此后看到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多,这为她后来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读书学习,最终帮助她走出人生阴霾,重拾希望。
《尘埃落定》引导她开始创作生涯
起初因为家庭生活困难,李伶伶买不起轮椅,所以当时想到外面晒晒太阳、呼吸点新鲜空气,都要依靠家人。
直到2001年,她拥有了一辆轮椅,情况才有所改变。坐着轮椅,她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更遇到了她人生的转折点。
那年夏天,李伶伶到北镇县城去玩。在城里的书刊摊上,李伶伶看到了《小小说选刊》《散文》等刊物,便买回来阅读,回家后几天就全都读完了。
见她如此酷爱读书,父母就给她订阅了各类杂志,坚持了十余年。
一次偶然,李伶伶读到了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她在被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深深吸引的同时,在心底涌出了也想写小说的冲动。从此她开始尝试写小小说。每写完一篇,就让爸爸到十几公里外的镇上邮局寄出去。起初一连写了数十篇,寄出去都石沉大海,可她并不气馁,继续锲而不舍地边学习边写作。
文学创作,为李伶伶打开了一扇精彩的人生大门。
艰辛付出终于有了回报,2003年底,她写的千字小小说《张三买药》终于变成了铅字。这篇小说让她收到了30元稿费。这是她靠写作挣的第一笔钱,更是迈向作家的第一步,这笔钱至今她还珍藏着。
2004年,大哥送给她一台旧电脑并装上网线,给写作带来极大方便。虽然因为身体原因,她依然要趴在床上用笔写后再输入电脑,可是修改和投稿却方便了许多,再也不用辛苦爸爸跑到邮局投寄。有了电脑,她投稿的范围更广了。
李伶伶有电脑后,又发表了小小说《记性》,挣到了30元稿费。
由于病痛,她无法灵活运用手指。只能在键盘上一边用右手拇指控制空格键,一边用右手中指打字,所以打字很慢,一小时只能打千余字,中途还需要休息一段时间。但她仍凭借顽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
互联网让李伶伶看到了多姿多彩的世界,也让很多读者知道了她,看到了一位坚强女作家的优秀作品。随着多篇小小说不断在杂志上发表,她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也开始有了粉丝。
2006年,她一直投稿的《天池小小说》决定出一期女作者专号,她位列其中。当主编黄灵香得知李伶伶的身体状况,特别是她趴着写出了很多励志作品后,特地在卷首语中写出了这件事带给自己的震撼与感动,这让李伶伶及其作品所受关注进一步加强。
作品改编成电视剧 她用稿费买了套房
凭着坚韧自立的顽强精神和不服输的性格,李伶伶创作出很多自在、纯朴的人物形象,小小说在全国多家报刊和杂志上发表,她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故事也受到更多作者和读者的关注。
最让她自豪的是,其中一篇作品被改编成了30集电视连续剧。
2009年,李伶伶创作了小小说《翠兰的爱情》,小说在《天池小小说》杂志上发表,主编黄灵香对其作品很欣赏,就推荐到《小说选刊》上发表。正因为有了黄灵香的关爱鼓励和帮助,李伶伶才有了更多更大的发展空间。
2010年,电视剧《大宅门》《天下粮仓》《大宋提刑官》《李小龙传奇》等剧的制片人俞胜利偶然间在《小说选刊》上看到了《翠兰的爱情》。虽然仅有短短1500字,但里面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深深吸引了俞胜利。俞胜利当即打来电话,询问李伶伶能否写一部30集的电视剧剧本。
俞胜利了解到她情况后,不但没有放弃,反而换了个思路,让她围绕《翠兰的爱情》故事进行拓展,再写出30篇小小说,也没限定交稿时间和故事框架,而是让她随便发挥。
在俞胜利的宽容和信任下,李伶伶写出了30篇小小说。俞胜利看后很满意,鼓励她接着写剧本。就这样,从没写过剧本的她最后用了一年多时间真的写出了30集的电视剧剧本。
2012年9月17日,电视剧正式开拍,并于当年11月27日拍完。
2014年9月,同名电视连续剧《翠兰的爱情》在河北卫视播出,收视率飙升。
这篇由不到1500字的小小说改编,男女主角都不是大牌明星,投资成本极低的电视剧创造了一个小奇迹。在河北卫视全年播出的电视剧中收视率排名第一,成为卫视收视黑马,被业内称为“以小博大”的典范。
它创造了两个纪录:一是长篇电视剧选择小小说改编前所未有;二是小小说改编成长篇电视连续剧,在中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
这部电视剧也改变了李伶伶以及父母的生活状况,她用这50万元稿费在葫芦岛买了楼房,与哥哥同住一个城市。而父母做梦也没有想到,女儿不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和生活,他们还沾了闺女的光,住上了城市楼房。
作品被收入辽宁高考语文试题
最令李伶伶难忘的是,其2014年创作的另一篇小小说《数学家的爱情》,被收入2014年辽宁省高考语文试题中。
“这篇作品只有1500余字,我想写的是一个守规则的人在一个不守规矩的社会里四处碰壁的故事。这篇小小说给我带来了多个奖项,更获得1.3万元的奖金。”李伶伶说,《数学家的爱情》这篇小小说先是在《天池小小说》上发表,后来被中国作协杂志《小说选刊》转载,随后获得了第六届“茅台杯”《小说选刊》提名奖,得到3000元奖金。
不但如此,该小小说还获武陵小小说奖年度优秀作品奖,奖金1万元。该篇小小说后来还被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大学课堂上介绍给美国学生。
得知李伶伶及其背后的故事后,很多人称赞她是站立在读者面前,最坚强也最美的作家。
由于成就突出,2016年李伶伶被吸收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后又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此外,她的小小说《翠兰的爱情》被选进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当代中文小小说汉英对照读本》。
十年写出200万字作品 仍将续写新传奇
靠着坚强坚持和顽强的信念,十余年来,李伶伶先后创作了500多篇小说和2部剧本,总共200多万字。其中200多篇作品在《天池小小说》《百花园》《中国作家》《羊城晚报》《啄木鸟》《小说月刊》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多篇作品被《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转载,还有部分作品入选百余部年选及作品集,她也荣获“2013年中国小小说十大热点人物”。
她又创作完成了一部40万字、30集的城市爱情剧剧本《遗嘱》,两部分别为18万字的小小说集《起舞》和《羊事》。
最近她明显感觉到疾病恶化的速度比以前加快,力气也越来越小,写作时间一长,手就握不住笔,敲键盘也吃力。但她很少在家人面前表现出这种软弱,因为她不想让最亲的人看到她难受,更不想让亲人为自己担心。
发生在这位残疾女作家身上的励志故事仍在继续,她还在续写着新的传奇。
荣获2017年度“葫芦岛好人·时代楷模”称号
【颁奖辞】坐在轮椅里的李伶伶,没有报怨这个世界,反而用作品传递着生活的阳光和美好。很难想象,李伶伶是用两根手指,趴在床上,敲出了30集电视连续剧《翠兰的爱情》。她的故事感动了小小说界,是对当代文学小小说文体的重要贡献。李伶伶是一位天使,用美好驱赶绝望;李伶伶是一位工匠,用忘我雕琢众生百态;李伶伶更是一名战士,在自己的文学阵地上顽强抵抗。李伶伶用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努力就有希望,她的身体虽然被囚禁在轮椅里,但她的心灵却随着阳光起舞。
获得第八届小小说金麻雀奖
【参评作品】《乡村兔事》 《1968年的爱情》《将离婚进行到底》 《一袋香水梨》 《小偷之死》 《分手预言》 《烟事》 《马哈的恋爱史》《垃圾,垃圾》 《和解》。
【评审意见】李伶伶以一位女性作家的柔软与悲悯情怀关注众生百态,多写家长里短,却不啰嗦琐屑,常写红尘情爱,却少缠绵悱恻。下笔冷静简洁,文风利索干净,故事流程清晰,逻辑天衣无缝。对国人精神的刻画入木三分,发人深省,显示出作者极强的生活感受力和文学表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