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今年1月30日从零在知乎创作,之前多年都是零星使用,很佩服那些干货满满的作者。用了不到70天升至8级,大多数分值来自“优质内容分”,因为我搬运了自2008年开始创作的游戏攻略及博文、字数超过百万。除了重点回答游戏领域问题外,我也借知乎平台提了一些问题。
我愿意来到知乎创作,就是喜欢知识、干货分享的氛围,所以我自己回答问题也走这个方向。另外为完成“圆环挑战”任务,尽量凑足500字。目前还没有单个回答过百赞的,但总赞数在稳步提高。
我主要写自己感兴趣的文章,然后顺便回答最相关的问题。对于受邀请及感兴趣的问题,我会先关注,然后找时间创作答案。
另外就是关于提问,也是本篇的主要内容。
每个人提问的目的有所不同,我的为:
1. 对未知领域有个高效、框架性的掌握。
2. 心中已有所思考,也想了解看看别人是怎么想的,对自己的认知有所扩充。
3. 开放式问题,引发思考,做成游戏。
每个人都有不擅长的领域,不存在全知全能的人。人要立身处地,需要思维来指导行为。但任何思维闭环都要留个口子,允许新的认知进入、进行迭代,让自己的环不断扩大。一个人能完全判断的,至多是自己。
目前我总共提了24个问题。最初我只想提一些有深度的问题,以为一年也不会超过10个,结果想问的东西越来越多。部分问题带有实验性质。
问题来源。
主要来自日常生活中的思考及灵感,且不能快速找到明确答案的。受邀的问题中,我屏蔽最多的是“想找一款玩过的游戏”。
把提问当成游戏的方式我也支持,毕竟我本身就是游戏设计师,任何东西都可以娱乐化。
提问方式。
首先前提不成立或是带有明显偏见的问题先排除,其次我不喜欢描述过长的问题。知乎目前处于雅俗共赏的模式,而非纯学术探讨。
经典的提问可以不需要任何描述。描述的主要作用在于对问题的范围、背景等进行补充,或是引发思考,不应喧宾夺主。描述越宽松,回答的空间越大。
在描述内不应有过长的自答,这样会压缩他人的思考空间,让问题具有明显的倾向性。过长的故事阅读起来也很耽误时间,讲清楚要点即可。当然这也仅仅是我个人的看法,有的人就喜欢看故事连载。
在经历一些提问后,我发现不存在“答题者视角”的完美问题,杠精永远存在。
1. 描述很长,会有人逐段拆解、吐槽。
2. 问题短、没有描述,会有人说提问模糊、不严谨。
3. 脑洞题,会有人抠科学依据在哪里。
4. 回答前先查看题主的主页(看看是否好欺负),然后找个与问题不相关的点来打击。
5. 不仔细看问题,然后树个靶子自己打。
6. 对描述部分不满意,因此不想回答问题。
7. 等等,you name it.
我尝试思考为何会有不小比例的无效回答,这与我当初的预期相去甚远。
1.
每个人的固有认知不同。我认为是个问题,别人认为不是个问题;我认为A,别人认为B;等等。这种是无解的,尤其对于思维已形成全方位闭环的人。
2. 所谓的“戾气”。无论是知识平台还是短视频平台,先发泄、吐槽了再说,自己开心最重要。
3.
“一键邀请”的匹配不精准。首先题主一个个精准邀请是不可能的,短期内根本无法了解一个陌生人是否合适回答这个问题,只能依赖系统大数据自动匹配。
4.
流量为王。答题者将问题进行投资分析,预估投入多少资源可以产出多少赞或流量。至于回答本身已经不重要,于是涌现很多一张图或是一句话的高赞回答。这是市场导向的结果,国内人均GDP还不高,我也能理解。
关于以上,对平台我肯定有所建议。但平台并非公益组织,生存发展及赢利也是应该的。于是我还是收起建议。
最后我对现有的24个问题进行简单总结。
1. 方言,对文明发展是利还是弊?
利弊皆有,且古时的方言是自然形成的。它对文明产生过重大贡献。
对于长远的未来,统一语言更好。方言,作为非遗保留。
2. 如果有机会优化婚姻制度,你会怎么做?
定制自己的婚姻补充条款。
参考国外的成熟规则,总体会有改善,但不一定适合某些个体。
在长远的未来,婚姻与母体生育都会成为神话。
3. 你觉得生活中有哪些题材适合做出游戏?
有些有趣的回答,但还有巨大的发挥空间。
我自己的回答,网文作家模拟器、网红模拟器、超级黑粉模拟器、中美舆论对抗赛、对战机器人模拟器、渣男/绿茶婊模拟器。
4. 《未来简史》中全民娱乐的时代是否会到来?
书籍限定。
答案是不确定的,但根据目前AI的发展趋势、有一定可能。
5. 回答只为获得高赞,要怎么做最有效?
邀请过几天无人回答,就放着了。估计回答的人怕被打脸。
6. 对于长期生活在国内的人,学好英语是不是一件正收益的事情?
这也是不确定的,变数主要在于AI的发展速度。
至于我自己已决定学好英语,并扩大正收益。
7. 如果让你获得《JoJo》中一个除BOSS外反派的替身,选哪个你最有把握击败JoJo?
动漫限定。JoJo总是险胜、剧情杀,我为反派鸣不平。
看编故事的能力,有些有趣的回答、但数量还不够。
8. 宇宙中其他的智能生物,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采用十进制吗?
这个可以重点说说。
我的结论是:10的概率最大,其次是20/12。不是任意数字都能成为智能生物的日常进制。
智能生物的身体结构,几乎一定会是双手、双脚、一个头、五指。包含足够丰富的功能、又绝不浪费,是我对智能生物进化的理解。除非存在三体星球这种非典型的环境,但这只是虚构的。
9. 如果你与对象交换身体1天,会发生什么?
开放式问题,有趣的故事或是充分的换位思考都不错。
10. 假如有一天你能免签进入所有国家,你会先去哪里旅游?
通过这个问题,我发现很多知乎er居然没出过国。国内游与出国游不冲突的说。
虽然这个问题的人气比较高,但没几个回答能为我种草。
11. 金融在本质上是不是一场零和游戏?
共识的是,金融的局部是零和游戏。
而集中投资、可能创造价值的部分,有不同的理解。因为有光就有暗,这部分也约为零和。
12. 你能完整唱下来的最高音歌曲是什么?
基本让声乐专业的人碾压了。看到《青藏高原》等歌曲都出现了,我觉得没必要继续邀请了。
13. 如果你有幸获得宇宙中的所有历史信息,你会选择将哪些存入自己的大脑?
其实就是想了解他人如何构建自己大脑的信息结构、如何取舍,只有少数回答切题。
14. 如果卷入一场真人吃鸡游戏,你会选择初始最大化哪种属性?
游戏非强制限定。
看游戏系统数值分析、编故事的能力。
15. 你认为最有意义的职业是?
这个问题我是有倾向的,但在这个世上不能随便得罪人。
凡是回答明确职业的(AI除外),我都给了赞。
16. 2024届美国总统候选人的年龄那么大,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
时事相关,及美剧《纸牌屋》。
美国政界失去活力、资源向高龄者倾斜,大概是这样。
17. 女生会把哪种状态下的颜值,视为自己真正的颜值?
这个问题我承认带有吐槽性质。
回答素颜、日常生活或所有状态的,我都认可。
18. 怎样的人更容易将理想变为现实?
这个问题真的很难,而且不是通过理论指导就有帮助的。
不过通过大家的回答能了解他们是怎么想的,基本能实现理想的人集合了众多优点。
19. 房间清理、电脑清理、大脑清理,你的优先级是?
没有标准回答。
我倾向于大脑优先,或根据情况动态调整优先级。
20. 为什么多数人喜欢抢占资源,而非做大盘子?
这个也属于能够回答、但无法改变现状的问题。
抢占资源的性价比过高,只有少数人能看到做大盘子带来的长期收益。碳中和,就是类似的一个话题。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曾经从存量用户竞争、转变为扩大用户群。
21. 你最喜欢红楼梦中的哪个女性,为什么?
小说/国产剧限定。
这种问题在Galgame中较为常见,由于红楼梦中有各种各样的女子、也很适合。
有许多超预期的回答,看来知乎er对红楼的研究比较深。
22. 你见过的最靠谱以及最不靠谱的游戏立项方式是?
游戏行业限定。
但凡多年从业,都被拍脑袋之类的立项方式坑过。尽量避开不靠谱的立项方式,借鉴靠谱的立项方式,与自身情况相结合。
23. 中国的“中”字应该怎么理解?
有不少答主给出了历史考据严谨的回答。幸运的是,并没有公认答案。
24. 如果你打个响指就能消灭一个物种,你会选择?
漫画电影非强制限定。
看编故事的能力,描述不让选人类但总会有。
知乎问答体验总结
我从今年1月30日从零在知乎创作,之前多年都是零星使用,很佩服那些干货满满的作者。用了不到70天升至8级,大多数分值来自“优质内容分”,因为我搬运了自2008年开始创作的游戏攻略及博文、字数超过百万。除了重点回答游戏领域问题外,我也借知乎平台提了一些问题。
我愿意来到知乎创作,就是喜欢知识、干货分享的氛围,所以我自己回答问题也走这个方向。另外为完成“圆环挑战”任务,尽量凑足500字。目前还没有单个回答过百赞的,但总赞数在稳步提高。
我主要写自己感兴趣的文章,然后顺便回答最相关的问题。对于受邀请及感兴趣的问题,我会先关注,然后找时间创作答案。
另外就是关于提问,也是本篇的主要内容。
每个人提问的目的有所不同,我的为:
1. 对未知领域有个高效、框架性的掌握。
2. 心中已有所思考,也想了解看看别人是怎么想的,对自己的认知有所扩充。
3. 开放式问题,引发思考,做成游戏。
每个人都有不擅长的领域,不存在全知全能的人。人要立身处地,需要思维来指导行为。但任何思维闭环都要留个口子,允许新的认知进入、进行迭代,让自己的环不断扩大。一个人能完全判断的,至多是自己。
目前我总共提了24个问题。最初我只想提一些有深度的问题,以为一年也不会超过10个,结果想问的东西越来越多。部分问题带有实验性质。
问题来源。
主要来自日常生活中的思考及灵感,且不能快速找到明确答案的。受邀的问题中,我屏蔽最多的是“想找一款玩过的游戏”。
把提问当成游戏的方式我也支持,毕竟我本身就是游戏设计师,任何东西都可以娱乐化。
提问方式。
首先前提不成立或是带有明显偏见的问题先排除,其次我不喜欢描述过长的问题。知乎目前处于雅俗共赏的模式,而非纯学术探讨。
经典的提问可以不需要任何描述。描述的主要作用在于对问题的范围、背景等进行补充,或是引发思考,不应喧宾夺主。描述越宽松,回答的空间越大。
在描述内不应有过长的自答,这样会压缩他人的思考空间,让问题具有明显的倾向性。过长的故事阅读起来也很耽误时间,讲清楚要点即可。当然这也仅仅是我个人的看法,有的人就喜欢看故事连载。
在经历一些提问后,我发现不存在“答题者视角”的完美问题,杠精永远存在。
1. 描述很长,会有人逐段拆解、吐槽。
2. 问题短、没有描述,会有人说提问模糊、不严谨。
3. 脑洞题,会有人抠科学依据在哪里。
4. 回答前先查看题主的主页(看看是否好欺负),然后找个与问题不相关的点来打击。
5. 不仔细看问题,然后树个靶子自己打。
6. 对描述部分不满意,因此不想回答问题。
7. 等等,you name it.
我尝试思考为何会有不小比例的无效回答,这与我当初的预期相去甚远。
1. 每个人的固有认知不同。我认为是个问题,别人认为不是个问题;我认为A,别人认为B;等等。这种是无解的,尤其对于思维已形成全方位闭环的人。
2. 所谓的“戾气”。无论是知识平台还是短视频平台,先发泄、吐槽了再说,自己开心最重要。
3. “一键邀请”的匹配不精准。首先题主一个个精准邀请是不可能的,短期内根本无法了解一个陌生人是否合适回答这个问题,只能依赖系统大数据自动匹配。
4. 流量为王。答题者将问题进行投资分析,预估投入多少资源可以产出多少赞或流量。至于回答本身已经不重要,于是涌现很多一张图或是一句话的高赞回答。这是市场导向的结果,国内人均GDP还不高,我也能理解。
关于以上,对平台我肯定有所建议。但平台并非公益组织,生存发展及赢利也是应该的。于是我还是收起建议。
最后我对现有的24个问题进行简单总结。
1. 方言,对文明发展是利还是弊?
利弊皆有,且古时的方言是自然形成的。它对文明产生过重大贡献。
对于长远的未来,统一语言更好。方言,作为非遗保留。
2. 如果有机会优化婚姻制度,你会怎么做?
定制自己的婚姻补充条款。
参考国外的成熟规则,总体会有改善,但不一定适合某些个体。
在长远的未来,婚姻与母体生育都会成为神话。
3. 你觉得生活中有哪些题材适合做出游戏?
有些有趣的回答,但还有巨大的发挥空间。
我自己的回答,网文作家模拟器、网红模拟器、超级黑粉模拟器、中美舆论对抗赛、对战机器人模拟器、渣男/绿茶婊模拟器。
4. 《未来简史》中全民娱乐的时代是否会到来?
书籍限定。
答案是不确定的,但根据目前AI的发展趋势、有一定可能。
5. 回答只为获得高赞,要怎么做最有效?
邀请过几天无人回答,就放着了。估计回答的人怕被打脸。
6. 对于长期生活在国内的人,学好英语是不是一件正收益的事情?
这也是不确定的,变数主要在于AI的发展速度。
至于我自己已决定学好英语,并扩大正收益。
7. 如果让你获得《JoJo》中一个除BOSS外反派的替身,选哪个你最有把握击败JoJo?
动漫限定。JoJo总是险胜、剧情杀,我为反派鸣不平。
看编故事的能力,有些有趣的回答、但数量还不够。
8. 宇宙中其他的智能生物,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采用十进制吗?
这个可以重点说说。
我的结论是:10的概率最大,其次是20/12。不是任意数字都能成为智能生物的日常进制。
智能生物的身体结构,几乎一定会是双手、双脚、一个头、五指。包含足够丰富的功能、又绝不浪费,是我对智能生物进化的理解。除非存在三体星球这种非典型的环境,但这只是虚构的。
9. 如果你与对象交换身体1天,会发生什么?
开放式问题,有趣的故事或是充分的换位思考都不错。
10. 假如有一天你能免签进入所有国家,你会先去哪里旅游?
通过这个问题,我发现很多知乎er居然没出过国。国内游与出国游不冲突的说。
虽然这个问题的人气比较高,但没几个回答能为我种草。
11. 金融在本质上是不是一场零和游戏?
共识的是,金融的局部是零和游戏。
而集中投资、可能创造价值的部分,有不同的理解。因为有光就有暗,这部分也约为零和。
12. 你能完整唱下来的最高音歌曲是什么?
基本让声乐专业的人碾压了。看到《青藏高原》等歌曲都出现了,我觉得没必要继续邀请了。
13. 如果你有幸获得宇宙中的所有历史信息,你会选择将哪些存入自己的大脑?
其实就是想了解他人如何构建自己大脑的信息结构、如何取舍,只有少数回答切题。
14. 如果卷入一场真人吃鸡游戏,你会选择初始最大化哪种属性?
游戏非强制限定。
看游戏系统数值分析、编故事的能力。
15. 你认为最有意义的职业是?
这个问题我是有倾向的,但在这个世上不能随便得罪人。
凡是回答明确职业的(AI除外),我都给了赞。
16. 2024届美国总统候选人的年龄那么大,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
时事相关,及美剧《纸牌屋》。
美国政界失去活力、资源向高龄者倾斜,大概是这样。
17. 女生会把哪种状态下的颜值,视为自己真正的颜值?
这个问题我承认带有吐槽性质。
回答素颜、日常生活或所有状态的,我都认可。
18. 怎样的人更容易将理想变为现实?
这个问题真的很难,而且不是通过理论指导就有帮助的。
不过通过大家的回答能了解他们是怎么想的,基本能实现理想的人集合了众多优点。
19. 房间清理、电脑清理、大脑清理,你的优先级是?
没有标准回答。
我倾向于大脑优先,或根据情况动态调整优先级。
20. 为什么多数人喜欢抢占资源,而非做大盘子?
这个也属于能够回答、但无法改变现状的问题。
抢占资源的性价比过高,只有少数人能看到做大盘子带来的长期收益。碳中和,就是类似的一个话题。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曾经从存量用户竞争、转变为扩大用户群。
21. 你最喜欢红楼梦中的哪个女性,为什么?
小说/国产剧限定。
这种问题在Galgame中较为常见,由于红楼梦中有各种各样的女子、也很适合。
有许多超预期的回答,看来知乎er对红楼的研究比较深。
22. 你见过的最靠谱以及最不靠谱的游戏立项方式是?
游戏行业限定。
但凡多年从业,都被拍脑袋之类的立项方式坑过。尽量避开不靠谱的立项方式,借鉴靠谱的立项方式,与自身情况相结合。
23. 中国的“中”字应该怎么理解?
有不少答主给出了历史考据严谨的回答。幸运的是,并没有公认答案。
24. 如果你打个响指就能消灭一个物种,你会选择?
漫画电影非强制限定。
看编故事的能力,描述不让选人类但总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