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杜维明:二十一世纪儒家的人文精神……

(2011-08-24 21:04:34)
标签:

杂谈

    几年前杜先生还在主张对儒家的继承要以批为主,现在似乎已批完了,又转而要挖堀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了。

    有个很有趣的说法:儒家思想不等同“爱国主义”。北京有一位这个学者说,儒家能够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杜先生有点不以为然,举例说越南最好的儒者都是反华的。这实在有点可笑,中国的儒家思想在中国能够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在外国也一样。佛教在印度能发悟人灵,在中国不也可以吗?作为一种思想,它的存在就是要对受众发挥作用,至于受众是谁,不是问题,只要这思想成了文化背景,受众就会跨越国别。

    杜先生觉得,我们初步了解儒家的人文精神呢,要有三个不同的方向,它们是不可分割的,但是也可以从不同的方式来理解。一个就是叫"道",就是儒家的核心价值,一个是"学",就是把儒家当做一个学统,比如经学,我们现在讲国学,照马一浮讲国学的核心就是经学,就是六经,这是一个学术传统,还有就是政,政治,也就是儒家的实践,我们叫经世济民,经世致用。就是这三面,归结为仁、义、礼、志、信、忠、恕、孝这些价值,以仁爱的"仁"字,作为儒家的核心价值。这个"仁"这个字在《论语》里面出现了一百多次,那么孔子对人家问的"仁",他都有一种不同的回答,所以说它有模糊性。为什么它是模糊,模糊有两种意思,一个意思就是你头脑不清楚,另外一个意思就是你要从这个感性,进入知性,进入理性,你还超越理性,超越理性到悟性,就仁的这种价值就超越了一般的所谓理智和知性,所以对"仁"的理解,如果从孟子理解,那你绝对是一个理智的人,绝对是有知识的人,绝对是有智慧的人,但是你不满足于只是智慧,只是这个知识,你还要更上一层楼。……杜先生终于从批判转到了悟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