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甜——来自母乳的幸福感;
咸——人生劳苦的体验;
酸——来自内心的失落感;
辣——调性,激发敢为的心态;
苦——分离,因为曾经的绵密。
由而可以反之理解,美是不同年龄不同的领悟,味之美,更侧重于伦理之美。要解释的是,苦之于美,并非定然以体验求证,而更重于对生命过程的包容与担当,以世间苦为苦,领悟同体大悲的怜世情结。
这里蒋先生以佛偈为述,有点怪怪的感觉,佛学自有美之意境,但美学就是美学,它应从美的立场向外看世界,但如果换个角度看,有些美,就难免有自虐的感觉了。比如蒋先生说吃臭,并据之以理曰:一个民族不够老就不懂吃臭。说这是一种期待之情。这个理解的确成立,但人真的要以“吃臭”这个方式来体验期待之美吗?我想这是十分令人怀疑的,它与“痛”不同,“痛”的美感在于它是建立平衡机制的必须。在现实社会中有同样值得审慎判断的还有一样叫“暴力美学”的东西,对这些东西,西方人似乎从思维方式上就有异于我们,当我们这时再看感觉学这三个字,就会发现,这些所谓“吃臭”,“暴力美学”之类的东西,于他们并不是问题,有问题的只是美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