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蒋勳:美的觉醒——世纪大讲堂之另言

(2008-09-01 23:36:39)
标签:

杂谈

 

    蒋先生对美,他用的是觉醒二字,意思是美虽然也可以是理性的(西方的美学从字面上理解就叫感觉学),但他个人认为,理性的解释是很窄的,而感觉的世界更为细致,具体到人的感觉,只需要去唤醒,就会发现美的存在,所以他用觉醒来点化人对美的认知。就蒋先生的启蒙而言,这个理解也就够了,但若深究起来,他的说法显然太过模糊了(又或许凤凰台给的时间缩水了?)。

    味觉,在蒋先看来与美是这样联系的:

甜——来自母乳的幸福感;

咸——人生劳苦的体验;

酸——来自内心的失落感;

辣——调性,激发敢为的心态;

苦——分离,因为曾经的绵密。

由而可以反之理解,美是不同年龄不同的领悟,味之美,更侧重于伦理之美。要解释的是,苦之于美,并非定然以体验求证,而更重于对生命过程的包容与担当,以世间苦为苦,领悟同体大悲的怜世情结。

这里蒋先生以佛偈为述,有点怪怪的感觉,佛学自有美之意境,但美学就是美学,它应从美的立场向外看世界,但如果换个角度看,有些美,就难免有自虐的感觉了。比如蒋先生说吃臭,并据之以理曰:一个民族不够老就不懂吃臭。说这是一种期待之情。这个理解的确成立,但人真的要以“吃臭”这个方式来体验期待之美吗?我想这是十分令人怀疑的,它与“痛”不同,“痛”的美感在于它是建立平衡机制的必须。在现实社会中有同样值得审慎判断的还有一样叫“暴力美学”的东西,对这些东西,西方人似乎从思维方式上就有异于我们,当我们这时再看感觉学这三个字,就会发现,这些所谓“吃臭”,“暴力美学”之类的东西,于他们并不是问题,有问题的只是美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