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先生的观点里好象有个矛盾,他认为泡沫经济不代表主流经济,因此,破裂未必就是经济崩溃,言下之意是政府没必要采取救市措施,但他同时又认为,日本经济出现下滑的原因是政府不再承担银行业的保险责任所致。这两个问题表面上看有点距离,实际上在经济学原理上属同一判断,是完全自由化的市场经济还是保留政府的杠杆作用?似乎应当理解为政府没必要救的是虚拟经济(这个说法显然不如用‘泡沫经济’这个词来的准确,当然,更好的说法是非结构性经济),但必须救结构性经济,这样才能保证主体经济的正常运作。这点也正在美国现在的次贷危机问题上得到进一步的印证。次贷本身从“泡沫”这个概念上看,既便破裂也未必危及主体经济,但美国的次贷有两个特征,一是次贷风险是由债务链形成的互混债务担保来承担的,另一个是这种互混债务又以打包的形式进入了国际金融市场,这两个特点使得次贷实际已融入了结构性经济,因而美国政府不得不为此而救市。
中国的情况也可用这个观点来判断,首先是股市,前段政府切断了金融市场与股市之间的资金链的关系,所以证监委才会说股民个人承担这个话,也就是说,股市的泡沫破裂,政府未必会救市,政府关注的目光只在股指下滑到影响到主体经济的正常运作时才会出手救市,事实上今年以来股市的几次波动,政府的确都再没有大的动作出现了。重点也许在楼市,虽然房贷收紧政策有效地抑制了房价的虚涨,楼市也已进入相对稳定的市场调整期,但住房政策与房屋产业的先天矛盾并未解决,所以问题正转向另一方面,政府要防止过度介入市场。这方面日本的做法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对中国来说,土地放量应当说是比日本更有条件的,接下来的问题只是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介入是基于地方政府利益本位还是民生需求本位为出发点的考虑了。直观一点的判断是:中国老百姓的收入已经开始有条件承接建筑成本加合理利润了,只要政府掌控好合理的土地放量,廉租房和经适房已经没有必要去“大干快上”了,否则,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终将会成为政府新的“负资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