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夸克居士的问题抛砖

(2007-06-21 10:41:36)

各位圈友,您如何理解以下两句话的哲学含义,请指教:

    孔子曰: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者忧,忧而不救。古之圣人,先求诸己而后存诸人,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

    我是这样理解的:我对“道”的认知不希望把它复杂化,因为那样会导致多种解读,解读一多就会相互干扰,这种干扰又会使我们看不清“道义”而心生忧虑,而这种忧虑是“无”救的。古之圣人,他们之所以成为圣人,其成功之道是:先要求自己对各种问题都去“思考”然后判断别人的思想并将其存于自己的“思域”之中,他们信守二个基本理念:“德”会因争名而荡然无存,“知”来源于争。所谓“名”,作相互倾轧解,而“知”,是作争的“器”解。

    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我的理解是:“殆已”二字应请古汉语专家考证释义,以庄子思想论,应作“如此而已”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看“人性”
后一篇:问蒋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