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纪大讲堂之另言——星云法师:佛教智慧的真义

(2006-12-18 19:15:40)
分类: 世纪大讲堂之另言

    法师讲的“智慧”是指什么?就佛教本另另身而言,如法师所言,叫“般若”,是佛理中的自定义。但如果把佛教视为一种世界观,那么就只有“合理性”才是它存世的根本,智慧只是它的存世价值级别的注脚。以法师演讲来看,他是在说,佛教是人在人间最聪明的生存方式之一,这与我们通常所见的商业推广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做传销的人都在说“传销是最聪明的赚钱方法”。实际上,世人想了解的佛教“智慧”,是曾子墨所理解的智慧——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佛学思想),是不是更合理。法师讲的是:什么是“般若”,世人想了解的是:“般若”是怎样的一种智慧。

“空”在佛教中可作二解,一是在作世界观的阐释时为了虚化人的存世现实感,移思于佛教思维而设定的相对于有形的佛界的认知,用通俗一点的话叫做为了证明佛教的合理性性和周全性而设定的一个概念;二是佛学思想中的认知方法,也就是法师所讲的空与相之间的逻辑关系。从思维科学的角度看,对“空”的不同解说应当就是佛学和佛教的分界线。佛教以“悟”为基本思维模式,它既不追索事物的起源,也不重视概念的周全,而只讲事物的相对认识,因而在佛学中,“空”只是为了将真实的事物在思维中转换为具有非真意义的“相”而设定的一个哲学概念。佛教为了证明佛界和人的前生后世的真实性,把“空”这个佛学中的认知方法提升为佛教世界观的真实架构,从而满足宗教在事物起源观上的合理性,进而以“因缘”为信众安顿心灵。不过法师的开讲给人的感觉却是他是在给三年级学生讲课,或者他就是个次级的讲师。

应当说“真理”并不是佛教或佛学的适用概念,法师所讲的“普遍如此、必然如此、本来如此、平等如此”在逻辑上讲只是实证主义的“理当如此”,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悟”出来的结果,或者就是佛学的自定义叫做“般若”,而不是对客观存在和客观规律理性的认知,起码,它缺失了对“事物变化”的详解。故而有问“西方文化背景的人信佛也一样吗?”时,法师曰:人人皆有佛性,佛非神,人性为本而达神。答的不是“是不是一样”(差别在哪),而是“都可以”。实在有点“王顾左右而言他”的味道。再问有无冲突,法师答曰“没有政治冲突”。连“文革”之灾都忘了,是慈悲乎?是“爱”乎?用佛理直解世理,义理当然难以两全。

佛学本是思想与智慧的成果,对于承继者来说,无非是两种选择,要么守成,要么创新。有创新故而有参禅修行、禅宗秘宗、大乘小乘之异途。不过“不好辩”却未必为上悟,有少林弟子海外开武馆,是弘扬佛法还是传授武学?亦或是商业运作?再或是人间佛本该如此?

    法师开示佛谛,现场听众一脸虔诚,晒笑之余亦觉体晾,国人挣钱之后,不知心归何处,仰仰然大师在上,希冀当然。不过,且不论和尚嘴歪否,佛教智慧的真义告诉我们,法师的开讲也是一世相,顿悟之后,空空如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