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沱中旧事

(2022-04-27 09:26:31)

沱中旧事


        

往事像一杯薄酒,甫一入口便涌出多种滋味。而读书的时光况味更浓更酽。我初中毕业考入中师,在母校中学轰动了一番。我初中的全称沱河中学,简称沱中。她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她位于泗五灵固四个县的交界处,也是垓下之战发生之地,虽然偏僻,但是在蚌埠市颇有知名度。

                          1

1985年我入读初一,分在一班,班主任和我是本家,姓丁,中师毕业,比较负责,也比较严厉,是个爱瞪眼睛的老师。那时的老师大多是师范毕业,中专学历,也有极个别的老民师,边干农活边教书。他们很敬业,有较强的事业心,陶行知的那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名言,用在他们身上颇为合适。他们上课亮着大嗓门,生怕学生听不清楚,也是为了学生上课不打瞌睡。这些老师的板书工整,粉笔字一笔一划的,他们下课认真辅导,对学生百问不厌,测验的试卷也从不过夜,当天绝对批完。丁老师也是工作狂人,数学课上得清汤沥水,敞亮,通透,但有件事被他误解,让我无法辩解,一直让我不快。有次,一位同学丢了块发面馍,怀疑是我和电台偷吃的,因为我去过那个宿舍,我一脸懵懂,陈述自己没拿,更不会偷,自家不缺吃喝,干嘛那他人的饼呢。丁老师似乎坐实了此事事,强令我和电台一动不动站在他宿舍门口,人来人往的,很难为情,但我觉得很冤枉,比窦娥还冤。

丁老师的邻居刘老师彼时担任校团委书记(后担任校长)看我不老实交代,不认罪,大声嚷嚷“不承认错误,开除!!”这莫须有的罪名让我苦不堪言,开除学生,至少你得拿出证据吧。丁老师令我和电台回家喊家长,我俩偷偷跑到中学那边的马拉沟边,望着澄澈的河边一言不发。我给电台说,我们不能屈服于强权,丁老师没有经过调查,就给俺俩扣帽子,我们能服吗?不能服。后来,俺爷(父亲)知道了此事,专门来沱中向老师道歉,父亲自责自己教子无方,希望学校从严处理我。此事不了了之。

我和电台对此事耿耿于怀,感觉受了奇耻大辱,上数学课无精打采。隔了一段时间,丁老师的窗户玻璃被人砸了,玻璃渣子碎了一地,场面比较混乱。丁老师怀疑是电台干的,上课时,丁老师拐弯抹角讽刺了电台。我问了电台,他说绝无此事,他说与人为善是做人的底线,砸窗户是强盗行为,不屑于此。多年后,同学江淮承认此事是他干的,江淮对丁老师的酷严有抵触,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把窗子砸了。当年电台被冤枉,的确亏了。电台参加工作后,曾去拜访丁老师,只字未提读书时发生的琐事。师生俩都感喟时间如白驹过隙,一眨眼多年过去了,老师步入老年,电台也过了不惑之年。巧合的是,江淮和电台都在合肥安居了,电台做金融,江淮陪老婆做绿豆饼子卖。

1991年,我从固镇师范毕业,分到沱中教音乐,丁老师还在学校任教。校长赏识他,安排他做了现金会计。他那时春风得意,整日介穿梭于各种饭局,旋即血糖升高无法控制。那是劣质酒盛行的年代,谁有个职务便有血糖不稳之虞。丁老师的女儿担心父亲身体,死活让他辞职,丁老师不肯。我读研时,听说丁得了并发症,视力模糊,看不清这朗朗乾坤,不干会计了,做专职的后勤副主任了。丁老师做后勤工作,依然是难讲话,通俗讲他把小利益看得重了点,

                        2

那时,教我们语文的郭老师刚从固镇师范毕业,柔婉的郭老师有次布置了篇作文《我的老师》,电台就把丁老师的名字改成了“韩树丁”,投入地揶揄了一番丁老师,郭老师苦笑不得,说丁老师对你们严格是对你们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要太较真。我俩频频点头。郭老师教书春风化雨,从不摆架子,上课声音轻轻的、柔柔的,很动听,她的知识结构全面,也懂音乐,语文课文《一面》出现的一个单词conductor,她居然读出来了,我认为她“很能”。她有时还教我们唱歌,《梦驼铃》《妈妈的吻》《最高峰》《春风吻上我的脸》都是她教的。她给我们讲台湾的小轩、谭健常歌曲的艺术风格,说他们的作品充盈了东方的田园美。

郭老师看到的都是孩子优点,有的孩子作文好,她主动辅导学生参加作文竞赛,一(2)班吕静在她的指导下,作文刊登县文化刊物《芳草》上,全校轰动;我们班的蔡红梅怀念奶奶的文章也发表在蚌埠日报“淮花”副刊上,初二的教师节,学校举办文艺汇演,郭老师推荐我去唱歌,那时我在学唱张明敏的歌,我唱了首《送你一把泥土》,得到了大家的好评,郭老师或许知晓我有音乐天赋……我们班的同学对郭老师感情很深,希望她能把我们带到初三。可惜,第二年她就嫁到了唐南中学。她老公追得紧,每周都骑车至少来濠中一次,有几次还被淋成“落汤鸡”。郭老师被感动了,一咬牙嫁了。19889月,我入读师范,和同学朱士君去唐中做客,郭老师热情好客,去街上打了白酒,切了猪头肉,烹了糖醋鲤鱼,颇为丰盛。那晚我和朱兄酩酊大醉,席间,还进来个女老师,衣着时髦,说是宿县师专毕业的,叫严品。打那以后,和郭老师没再联系,估计她已经退休了。

郭老师调去了唐中,初二语文老师换成了邹老师。邹老师固镇师范1984年毕业,长相酷似扮演十三妹的黄杏秀,明眸秀发,颇有影响力。邹老师细声慢语,声音像一根细线,只是她在课堂经常表达自己专长在理科,教语文乃阴差阳错,她的心在理科。初二第二学期,从小学调来个语文老师马辉,马辉在蚌埠教院读了中文函授大专,算是合格学历。邹老师改教物理。她教物理,我们还是觉得她语文教得好,比如,教帕斯卡定律,她语焉不详,讲不清楚,教得很苦闷,也很纠结。翌年,她索性参加成人高考去蚌埠教院进修了数学。此时,初二语文是由马辉老师教,马老师爱读课文,爱展示自己普通话,有时还在班里熊人,此人生活很随意,乏善可陈,经常把事情弄糟糕。上到初三,语文由王利老师教,她是民师转正的,对她的课印象模糊,只记得她特爱朗读,《白杨礼赞》读来荡气回肠。算来她那时36岁的样子,单身,一个人独来独往,她父亲是小学校长,教过我五年级历史。依稀记得,王校长在我们小学毕业典礼上,对我们说“农村是广阔天地,到农村可以大有作为”。她手里经常拿本《悲惨世界》,她1988年调去县二中,仍然教初中,组织上考虑她个人问题,调去二中,接触面广,理论上容易解决个人问题。好像直到退休还是单身一个。一辈子不结婚,这在我们老家是难以想象的,这位老师的经历,有传奇色彩,她本身便是一本书,可以是一本散文集,也可以是一部长篇小说

                     3

初中三年,老师都是好老师,教书靠自觉,学习也靠自觉。教我们英语课的王成功老师,也是固镇师范毕业,英语是自学的,戴深度近视镜,不苟言笑,上课严肃,对学生却较为宽容。

其实想起来,优秀学生占的比例5%左右,成绩好坏与智商有很大的关系,智商低,怎么学也不行,我们初一有个学生常秉烛夜读,本镇刘祠村人,叫刘安桂,每晚睡得很晚,点着煤油灯刷题,没多久大脑轰轰叫,得喝“脑力静”,此人精神可嘉,只是没进入状态,初三毕业便回家务农了了,去浙江舟山晒带鱼了。智商高的,不学也不行,我们班有个学生的确聪明,心思不在学习上,爱和女生“皮脸”,初中毕业去了唢呐班子。他吹唢呐完全是自学的,唢呐凡字调吹得很溜。王老师深谙此理,并不为难学生,王老师教了三年,去蚌埠教院进修,后去安师大读了史学硕士,分到了合肥工大干后勤。我初中英语成绩尚佳,与王老师的教导攸关,初三填志愿,毅然决然填了“固镇师范”,也是受到王老师的影响。

顺便一提,王老师的嫂子是我们村的,姓萧,性格温柔,经常赶集转莲(葵花籽),认识了王老师的哥哥王淼,结成伉俪,有次,我去刘集中学找同学王艳,从饭店要了几个菜,就是王淼媳妇送来的。原来,他们家在校内开了间餐馆,他们做的菜着实美味,饭后我和王艳去河边散步,走过一个堤坝,我轻轻拉了王艳的手,如此短暂而又美好的记忆,一恍惚近三十年了。王老师有个妹妹,蚌埠高专毕业,去了固镇农机一厂,鼻子上也架了副眼镜,走路目不斜视,让人误以为是本科生,后考上了某校研究生,去了巢湖一所高校任教。记得当时有人说她想报考华东师大王晓明的硕士,考题太难了吧,只好改弦更张,另作他选,也是一个不错的抉择。

                    4

教我们副科的老师也都蛮优秀的。地理杨老师是民师,学识渊博,写了一笔好字,常在办公室黑板上写风雨送春归”“驿外断桥边等字。他爱读书,啥都懂那么一点。他家住在霸王城,每天夹着包路过我家,有时帮我父亲铡草,他们有时也谈谈学校人事安排等问题,我听得不太明白,经常说谁谁提拔了是“抱了领导的粗腿”,谁谁教学成绩突出,却一直焊在原地……我父亲私下里说杨嘴碎,牢骚多,做好自己就得了,操那么多心,值吗?我却认为嘴碎是不设防的症候,敢说,说明杨老师信任我父亲。杨老师九十年代中后期转为公办教师,成为公家人了,他逢人夸党的政策好。他退休前,拿到了安徽师大自考专科文凭,也评上了中教一级,去蚌埠帮儿子带孩子。

教植物学的郑老师,也是中师毕业,和教育部的袁部长同届,他的主业教语文,兼教植物学。他常年带初三语文,不明白为啥还带副科。我在初一时间当过他的科代表,可惜我的植物成绩欠佳,班主任把课代表职位给我,估摸看是我也姓丁的缘故。郑老师有个儿子,乳名小奎,大名郑虎,后来进入初中改成郑炎,有了改成郑焱,最后敲定了郑燚,那么多火,不怕火灾吗?有件趣事,郑老师的弟弟叫郑勇,郑老师对其拳脚并用,郑勇在其哥哥的“威逼”下,考上了中师,吃上了粮票,生活奔向小康。而对自己儿子郑燚,郑老师舍不得动其毛发,初中毕业就去学了裁缝,也算是专技人才吧。看来,自己生的和别人生的,区别很大。

教动物的邹老师,爱开玩笑,口若悬河,也是民办教师转正的,后来调回老家做了小学校长,也不知托了谁的福,再小的官在乡村都让人艳羡,土话说“做什么都不如当官”。别看小学校长不如芝麻粒大,实惠不少。我们学校西门有家超市叫实惠多,一看店名,我立马想到小学校长这个职位。6退休了歇着没事干找个看大门的活计。我被邹惩罚了一次,某次,上课铃响了很久,邹老师没来,大家喧哗,我说大家安静,动物今天有事,邹老师刚走到门口,指着我说你出来,那节课没让我进班。上初三,他教了我们一段时间几何,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算个好老师。

教《法律常识》刘老师,现在快退休了,他教的课自己也背书,自己也做题,我们中考的《法律常识》的考分都不低,我记得那年时事政治考到了“信息高速公路”,彼时觉得是天方夜谈般,现在却都成了事实。人类所想的,大都成了事实。刘老师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调进城,在教育印刷厂做事,印刷厂倒闭到了县三中当教导主任,一干多年,功成名就,他讲的话被很多人当作名言转引。

教体育的杨老师,本校高中毕业留校,擅长于篮球,因没有大专毕业证,转到小学教书,后转正,只要在濠中读过书的,都是他学生,全校体育课是他一个人带,民师工资低,他能坚持下来,也是难能可贵。

三年初中,短暂而又难忘,时光总是匆匆而过,像枝头的落叶,不经意间很多丢失了不少。沱中就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驿站,一首歌曲,一次回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小村之恋
后一篇:水涟漪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