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4日早10点,期待的西藏终于可以成行啦,考虑到可以慢慢的适应高原,我们还是决定坐火车去,T264次,广州——拉萨(其实在这之前,后知后觉的我一直都不知道广州到拉萨也开通了哪),之前从没坐过这么久的火车,总共要坐50多个小时,但是有那种兴奋期待的心情支撑着,好象也不会觉得很难熬。
因为我们是提前出发,为了避开5.1高峰,所以感觉这趟车上去拉萨旅游的人并不是很多,很多是回西宁或去沿途一些城市的。当然啦,进藏列车上是个认识旅友的好地方,除了回家的人,其余的当然就是去旅游的人啦,所以后来我们一起搭伴包车去珠峰,去林芝,都是和在这趟火车上认识的朋友一起去的,玩得很开心。在火车上的时间那么久,也足以让大家变的熟识啦。(因为在火车上的时间比较久,还是建议要买软卧,有电源插座,充电或者用些电子产品都更方便些,这趟列车,软卧1500多,硬卧900多。还有让人觉得不太满意的是,也许是进藏列车已经开通了一段时间,所以服务各方面比之前了解过的大打折扣,垄断行业就这样啦,不过不会影响大家的好心情)
第一天,第二天都是在闲聊,溜达,吃东西中度过的,精神力量真重要啊,我是最没有耐心的人啦,居然觉得一点都不难熬。。
进藏列车和普通列车不同的是,车上有显示目前海拔的仪器,有文字的地方也都是双语的(中文和藏文),滚动的信息屏也不停刷新目前的海拔高度.
真正的好戏是从第三天(4月26日)的早上开始的,也就是进入了格尔木——拉萨段的时候(不得不提的是,刚进入这段的时候,就收到移动信号全段覆盖的信息,本来还高兴来着,但是恰恰相反的是,实际上几乎全段没信号,导致我与世隔绝大半天),窗外的景色也慢慢开始变的不同,在我看来这张火车票,最有价值的也就是这一段啦,大家明显也变的兴奋和活跃起来,不管是回家的人还是去西藏旅游的人。
轻微的高原反应和一系列的反应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数据显示我们开始朝着超海拔4000米的地方前进啦,之所以轻微或者是没高原反应,那时车里从现在开始供氧,每个卧铺都有一个供氧口,过道内也有,所以大家都还好。N久不见的列车员此时也出现,派发一些可以直接连供氧口吸氧的管子,不过几乎没什么人用 。每隔不远,就可以发现有几架相机对着窗外拍照。车厢的气氛和前两天明显不同。
其实我们26号赶上的天气并不好,天有些阴,也并没有出现预期中的美丽的蓝天白云,但是我们还是不时为窗外出现的藏羚羊,牦牛,雪山欢呼啦(图,稍后配),~
也就是从这个早上开始,我们发现自己带的所有的袋装,管装的东西,统统都膨胀起来,不可思议(图,稍后配),所以建议MM们带的护肤品最好也不要用管装的啊,因为我带的几乎都爆啦~
2007年4月26日晚九点多,终于到拉萨啦,下了火车,才感觉冷的不行,幸亏我带了羽绒服(初到西藏,最重要的是不能感冒,因为不容易好,万一感冒了,说不定影响整个行程,所以多穿些总是没有坏处的),拉萨火车站不大,但是离我们要去的北京东路还是有些距离,要打车去(有很多面包车和出租车在车站外,面包车基本上就是10元/人,出租车基本上就是30、40块的样子)。
当晚我们住东措,标间,限时供应热水,有线电视,160/晚。(对我而言,我是不喜欢这的,只住了一晚就搬啦,价格是我在西藏住过的所有旅馆、酒店倒数第二贵的,性价比很不高,因为我们那时候去房间比较紧张,而且只剩两个标间,价格谈不下来,太累,又不想再花时间去找),这是在车上打电话就联系好了的。在拉萨,尤其是北京东路上那些人气比较旺的旅馆,像八郎学啊,吉日啊都是不接受预定的,只能去现定。
(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