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足症结在哪里

(2025-06-23 05:10:06)
分类: 乱谈足球

明年的美加墨世界杯扩军到了48支球队,中国队依旧兵败预选赛,令国人又一次痛心疾首。不少人纷纷剑指克罗地亚籍主帅伊万科维奇,指责他固执地使用中场菱形站位,认为是单后腰的战术害了国足。我觉得,伊万算不上世界级的名帅,但其实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他曾带领山东鲁能队夺得过中超冠军,曾率领伊朗队打进过2006年的德国世界杯,曾指挥阿曼队在上届世界杯的预选赛爆冷以1:0击败过日本队。至于菱形中场虽然是一种比较传统的阵型,但现在一些欧洲强队仍在使用,并且仍然取得了成功。

现在尽管足协并没正式官宣伊万下课,但年已69岁的他居然收到多家国家队和俱乐部的邀请。假如他真的如有些人说的那么不堪,他为何会不愁下家呢?他执教国足期间,至少推动了队伍的年轻化进程,让一批年轻球员在预选赛的赛场上经受了锤炼。说中国队打不好菱形中场,其实是国足中缺少好的后腰。当然,国足打其他位置的好球员也很少。

中国队目前的世界排名已跌至第94位(亚洲第14位),而我们曾经的最高世界排名是1998年的第37位。上届世界杯的预选赛,我们历史性地输给了越南队,本届世界杯的预选赛,又历史性地输给了印尼队。放眼亚洲足坛,我们有把握能赢的球队真的已很少很少了。因此,说男足球员的技战术能力呈断崖式下滑,并不为过。如果说主帅好比是厨师,球员是食材的话,食材不行,那再高明的厨师也是无能为力的。“世界级的名帅”里皮不也统率过国足,他不照样甩手不干了?

因此我认为,中国男足球员实力的不断下滑,是国足一次次无缘世界杯决赛圈的症结所在。有人可能会问:我们不是坚持推进职业化的联赛体制,不是抓了青训建设,那球员的实力怎么还会下滑呢?应该是现在我们促进球员成长的体制和机制存在问题,我们的球员习惯于耽在舒适圈,缺乏职业球员应有的拼搏精神。

最近,李玮峰在一次谈话节目中指出:为什么我们没有好的球员愿意出国,因为他们觉得留洋不如留在国内,留洋每个月2000欧元可能都赚不上,但留在国内每个月可能赚10万、20万,其实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近期在联赛中表现颇为出色的年轻球员,如王钰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们如前往欧洲发展,或许连每月6000欧元的收入都难以企及,然而在国内,他们却有可能获得高达两三百万的顶薪待遇。我认为他说到了点子上,我们不妨可以看看韦世豪的例子。现年30岁的小韦曾经是一个富有潜质的球员,他在201410月的U19亚青赛的小组赛对垒日本队大放光彩,独进2球,帮助球队以2:1力克对手,而为日本队进球的是南野拓实。小韦于2013年进入葡萄牙,踏上了“留洋”之路,但几年后就回到国内,谋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他曾直言不讳:中国球员比外国球员幸运多了,在国外踢不出还能回国挣大钱。而南野拓实也开始了“留洋”之路,先去了奥地利,之后又来到英格兰,随利物浦队夺得过英超冠军,个人实力也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我们虽然搞了三十年的职业化,但真正的职业化要求球员的能力与收入相匹配,足协虽然将本土球员的顶薪降到了税前的500万元,但许多球员的收入仍远远高于他们的实际能力。球迷讽刺国足是“海参队”,球员是“白斩鸡”,话确实说得难听了一点,但不少球员乐于享受,不思进取确是事实。因此,希望有关部门能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这一问题,否则,中国足球将难以走出谷底。

          2025623于上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